《窟窿騎士:絲之歌》IGN9分:在探索和戰鬥之間取得了極佳平衡!
近日,IGN正式發布了《窟窿騎士:絲之歌》的評測文章,並給出了9分的好評。
以下是評測原文:
全世界或許都在等待《窟窿騎士:絲之歌》最終破繭而出,但它似乎並沒有被這種壓力所累。這部出色的續作不僅沒有辜負我對它的高度期待,甚至作為《窟窿騎士》的聰明延續和一部獨立的優秀作品同時存在。它緊貼前作的成功公式,卻在幾乎所有方面都進行了重塑、打磨和改進。哪怕這場蛻變耗時近十年,這隻蝴蝶也已然成為最龐大、最勇敢的存在之一。
《絲之歌》與原作的風格和結構高度一致,因此驚喜感的確有所削弱,但這並不妨礙它依舊隱藏了大量秘密、驚喜和意想不到的轉折,讓像我這樣的《窟窿騎士》老玩家依舊樂在其中。無論如何,你在全新國度“紡都”的旅程都足以獨立成立。你將扮演睿智而自信的大黃蜂,她起初被迫來到此地,但在明白原因後,決心為了這裡的居民做正確的事。
大黃蜂是一位出色的主角:她禮貌卻堅定,內斂卻不冷漠。精妙的文字表現通過與各種蟲子角色的對話讓你逐漸了解她。這些角色或可愛、或滑稽、或真摯動人,其中唱詩朝聖者謝爾瑪的故事尤為令人難忘。相比前作沉默的騎士,霍妮特能開口交流,這讓劇情更為明確,故事的“為什麽”也更容易理解。
就像《窟窿騎士》一樣,《絲之歌》會考驗你。這款遊戲難度極高,但我更願意稱之為“挑戰性”,而非單純的“刁難”。它讓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在你的技巧、知識和能力逐步提升後變得可被攻克。比如“腐汁澤”區域,存檔長椅稀少、毒水致命,還會迫使你浪費珍貴的治療能力自淨。我第一次闖入時幾乎絕望,但休息一陣、探索別處後,我帶著新技能、新道具和新策略再次前往,結果輕鬆通過。紡都擁有大量分支與可選區域,這種設計讓阻礙顯得真實,卻不會徹底打斷節奏。
探索過程中,地圖標記系統一開始就提供(前作是後續更新才加入),能有效記錄未探索的路徑與無法抵達的高台,讓你隨時回頭。這種細節設計大大減少了挫敗感。與此同時,每當踏入新的區域,我都會被精美的視覺與音樂所震撼。它實現了優秀續作應有的目標:讓你覺得“這就是我記憶中的《窟窿騎士》”,但回頭再看才發現原作顯得平淡無奇。
敵人和Boss戰同樣遵循“順勢而為”的設計。如果你把它當作典型的3D動作遊戲來打,會非常艱難;但若像平台遊戲一樣注重走位與時機,即便最殘酷的敵人也會逐漸顯得可控。戰鬥並非最複雜的動作系統,但它成功營造了節奏感與策略性。
當然,難度調校並非完美。有些敵人和陷阱造成的“雙倍傷害”會帶來不快,即便整體平衡仍然合理。此外,生命值提升速度較慢,導致在某些Boss面前,玩家會覺得血量幾乎被砍半。再加上一些長椅位置設置得過於稀疏甚至帶有“陷阱”性質,會讓人徘徊在緊張刺激與沮喪迷茫之間。
自定義系統在前作基礎上大幅擴展。徽章“紋章”不僅能改變攻擊方式,還能通過“工具”系統提供靈活調整。工具分為紅(進攻)、藍(防禦)、黃(支援)三類,能自由組合,鼓勵玩家根據區域和Boss切換配置。這種分離設計避免了前作那種攻擊與輔助效果爭奪同一槽位的問題,讓構築更加多樣。
即便如此,《絲之歌》的路徑分歧依舊令人讚歎。我與朋友的遊玩路線截然不同,卻都能順利抵達終點。遊戲允許你從無數方向切入而不至於迷失或卡關,這種開放感極其難得。
總評
《窟窿騎士:絲之歌》成功實現了我對它的高度期待,把我深愛的作品從“小步疾行”進化為“全力奔跑”。它規模更大、畫面更鮮活、玩法更聰明,幾乎在所有系統上做出了改進。儘管某些任務設計與結局結構稍顯瑕疵,但Team Cherry在平台挑戰、探索樂趣和戰鬥緊張感之間取得了極佳平衡。它既苛刻又公平,既讓人備受折磨又不斷鼓勵堅持,讓你面對看似不可戰勝的困難,最終超越自我,並讓世界因你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