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Q3財報:終於扭虧為盈 淨利潤41億美元

2025-10-25

當地時間23日,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於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成功扭虧為盈,結束了長達六個季度的虧損期。這份財報也是在美國政府投資後發布的首份季度報告,營收與淨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淨利潤達41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66億美元淨虧損實現顯著反轉。消息公布後,英特爾美股盤後股價飆升約7.7%,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已超過90%。

英特爾Q3財報:終於扭虧為盈 淨利潤41億美元

投資者目前在密切關注的是英特爾的代工業務,這一部門不僅為英特爾自身,也為其他公司生產芯片。該部門預計需要約1000億美元的資本投入,但至今仍未拿下重量級客戶。英特爾的CEO也表示,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改進英特爾的產品線、削減成本,並為公司的代工業務吸引更多客戶。

有專家從宏觀角度分析認為,此次英特爾財報表現亮眼不是因為自身的競爭力變強,而是得益於人工智能熱潮的大環境。儘管英特爾的CPU芯片,也就是中央處理器,並非AI訓練的核心,但AI熱潮帶動了數據中心的整體擴容。圖形處理器,也就是GPU的算力集群仍然需要CPU伺服器協調與支撐,因此帶動了傳統伺服器需求同步上升。

從供應端來看,英特爾的核心製程節點卻暴露出產能瓶頸。公司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表示,Intel 10與Intel 7節點產能緊張,已影響到伺服器與客戶端處理器的交付,造成市場上“量價齊升”的現象。

目前,Intel 7工藝主要用於生產第13代與第14代酷睿處理器,以及第四、第五代至強芯片,並為即將推出的第六代至強提供I/O模塊。隨著遊戲PC市場對13/14代酷睿需求高漲,英特爾在消費級與企業級產品間的產能分配面臨衝突。位於俄勒岡州和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均已滿負荷運轉,Raptor Lake處理器價格自9月以來上漲約10%。為緩解供需壓力,英特爾已調整生產優先級,將數據中心產品置於首位,其次為遊戲市場,而傳統PC處理器產量被逐步壓縮。

儘管如此,市場仍看好英特爾的復甦前景。自美國政府以約90億美元撥款換取公司約10%股權後,NVIDIA也宣布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業內專家認為,英特爾的挑戰依然在於如何通過削減成本、優化產品線並擴大代工客戶群,在AI驅動的競爭格局中重新鞏固其行業地位。

獲得更多的電玩狂人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