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球計劃》混合產線設計方案
在《戴森球計劃》前期,玩家大多選擇單一產線安穩發育,到了遊戲中後期就開始思索關於混合產線的搭配。毫無疑問混合產線的效率對比單一產線有可觀的產量提升,為了確保最大效率的提高產量,在產線的布局方面是要下一些功夫的,下文就是討論較優的混合產線設計方案。
《戴森球計劃》混合產線設計方案:
首先是我的母星規劃,一圖流,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各個區可以不用相互干擾,高緯度的強迫症重災區地區也可以規整的建設了,圖中是南半球,北半球同理鏡像
然後是最重要的魔術方塊生產圖,先是全部常規資源的產線,整個產區橫跨緯度0°45′~26°38′,經度跨度約48°,緯度跨度剛好在南北走向的傳送帶不拐彎的緯度內(強迫症一本滿足)空地較少,土地利用率應該在90%以上。
共用了三個物流塔,主要就是鐵塊,磁鐵,銅塊,矽塊,鈦塊,可燃冰,氫氣,石墨,玻璃,光子,水,精煉油,有機晶體(這倆都算常規資源,主要兩個產量都太低了,而且產線又臭又長)
然後分區說
然後是全部能用稀有礦物的就用稀有礦物的產線,緯度跨度相同,經度跨度只有36°,不過多得用一個物流塔。金伯利和分形矽石就算了吧,也不減少產線,還佔物流塔格子,算什麽稀有礦物;
目前魔術方塊產線隻建造了四片,4*150/m的產量,非常穩定,還可以按照紅框繼續鋪;
每個150/m的白糖產線大約耗電625.4~667.4MW的電,感覺不是太多啊,重氫都用對撞機撞得,沒耗太多電,完全可以承擔的起。
其他的,常規資源產線總共用了186個製造台,30個粒子對撞機,42個化工廠,150個矩陣研究站,電線杆55個,衛星電站3個,極速爪592個,高速爪80個,普通爪274個,極速傳送帶4996個,約等於5000,多個頭少個頭的意思 。
複雜的布線,還有疊羅漢,跟不能看不到最底層的爪子。這裡主要用了一個邏輯,就是插隊的傳送帶搶不過直行的,利用這個可以補氫。比如一條極速傳送帶速度是1800/m,運送卡西米爾晶體消耗的氫氣只夠6個製造台全速製造的,所以只能另一條傳送帶來補氫氣了。
其中光子分解產生的氫氣給卡米爾晶體消耗,可燃冰產生的氫氣給生產重氫去了,利用直行優先,就可以優先消耗中間產物的氫了,物流塔裡的氫作為補充。
關於紅糖和藍塘的問題,就像後面兩個圖,塞中間就行了。
然後是45/m的火箭產線,建出來以外的比較方正,石墨是聯動下一個火箭產線,給磁場環提供石墨。這個產線聯動了上一個的一個物流塔的石墨
這個是720/m的太陽帆產線,也意外的方方正正
這個是反物質燃料棒產線,75/m的產量,可供80個小太陽滿負荷發電,大約6000MW的電,兼顧了一些日常使用的材料生產,比如三級傳送帶,三級爪子,小飛機啥的,一級的東西都隨用隨合成,反正也快,原料都有這個就不細說了
相關攻略:《戴森球計劃》X裂解1:1產紅糖生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