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泰姬陵歷史背景故事一覽
泰姬陵是《文明6》中的一種奇觀,效果是每次當獲得兩點時代得分的時候,得分+1,地形要求靠近河流,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泰姬陵的歷史背景故事,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泰姬陵歷史背景故事一覽
泰姬陵—印度
遊戲中:產力要求:920 / 市政要求:人文主義 / 地形要求:靠近河流 / 效果:每次當獲得兩點時代得分的時候,得分+1。
現實中:
—簡介:阿姬曼·芭奴(Mumtaz Mahal)(1593—1631),是印度莫臥兒帝國國王沙·賈汗的第二個妻子,也是他最愛的妻子。阿姬曼·芭奴在19歲嫁給了後來被封為沙·賈汗國王的庫拉姆,兩人一起同甘共苦。不幸的是在1631年39歲的阿姬曼·芭奴在生完第14個孩子後生病去世。為了紀念他的這位妻子,沙·賈汗耗資巨大修建了這座泰姬陵。泰姬陵位於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阿格拉城內,阿格拉城在1566-1569年和1601-1658年兩度為莫臥兒帝國首都。阿姬曼·芭奴被封為Taj(印度語是皇冠的意思)所以這座陵墓就叫做Taj Mahal,中文音譯為泰姬陵。
—建造時間:泰姬陵由阿姬曼·芭奴去世的1931年開始修建,莫臥兒帝國國王沙·賈汗悲痛欲絕,動用了王室的特權,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22年的時間為愛妻修成了這座於世無雙的建築。整個建築耗空了整個國庫,勞民傷財,導致了莫臥兒帝國的衰敗(現實中的奇觀誤國)。整個泰姬陵修了22年,一直到1653年才竣工。為了修建泰姬陵,沙·賈汗國王不僅調用了大多數印度的設計師和工匠,還不惜花費重金從中東,阿拉伯,歐洲聘請了一共約兩萬名工匠一起修建。沙·賈汗國王本想為自己在河對岸建造一座黑色的陵墓,但在泰姬陵建成沒多久他就遭遇政變被關了起來,死後於她的愛妻一同葬在泰姬陵裡。
—建築結構:泰姬陵長約580米,寬約300米,一共佔地17萬平方公里。泰姬陵建築群由主殿、大門、庭院、清真寺、答辯廳等多個部分構成,主殿位於正中線上,其余的建築呈現對稱的結構。泰姬陵主殿是泰姬陵建築群的焦點與核心。主殿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築,立於同樣由白色大理石築成的方形基座上。建築整體對稱,四面有帶拱門的敞廳,其上為碩大的圓頂和圓頂飾。如同許多其它的莫臥兒陵墓,泰姬陵主殿的基本設計元素也源自薩珊波斯。
主殿上巨大的圓頂是泰姬陵最壯觀的特徵。圓頂高度近35米,其高度和圓頂底部的直徑相仿,其下約7米高的鼓形圓柱底座使圓頂顯得更為突出。這一形狀常被稱作洋蔥形圓頂或番石榴圓頂。主圓頂上的頂飾原為金製,但在19世紀初換成了青銅鍍金的複製品。圓頂飾清晰地表現了波斯風格和印度裝飾元素的融合,其頂端為兩角向上的新月形,為伊斯蘭王朝廣泛使用的象徵。
主殿四周的宣禮塔高40米,依設計可實際使用,供穆安津呼喚穆斯林禮拜。每座宣禮塔塔身由下至上均分為三段,每段頂端都有環繞塔身的陽台。最上端的陽台上蓋有查特裡圓頂,其形製、蓮花裝飾和頂飾和陵墓上的查特裡完全一致。宣禮塔塔身略向外傾斜,這樣即使意外坍塌也會倒向外側,而不會傷毀主殿。
主殿的主體結構為具有多條通道的四方體。主殿四角的棱線被截去,形成四邊長四邊短的八邊形結構,每條長邊長約55米。主殿每邊的敞廳都開有巨大的皮西塔克拱門,兩側各有兩扇形狀相似的小拱門上下排列,構成陽台。主殿四角截出的短邊上也有類似上下排列的小拱門,使得建築從每一個立面看去都是完全對稱的。主殿的周圍有四座宣禮塔,塔的位置正對被截出的短邊。陵墓的主廳內有姬蔓·芭奴和沙賈汗的石棺,但是棺中是空的;二人的真正墓室在主廳下方。
—損壞:1858年,印度發生暴動,泰姬陵被英國士兵和政府官員從牆壁任意鑿出寶石和青金石。19世紀末,英國總督柯曾勳爵下令大規模的泰姬陵修復工程,這項工程完成於1908年。他還在內部裝置大型燈室,模仿開羅清真寺。花園被改造與英國式的草坪。二戰期間曾受到德國空軍,和日本空軍的威脅。最近為了更好的保護泰姬陵,印度政府限制了泰姬陵的參觀人數
—成就: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1983年被選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泰姬陵還被美國《國家地理·旅行家》雜誌評為是“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的人類創造的不朽的“世界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