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2:全軍破敵》最後一支可控勢力 馬其頓崛起
“全戰”製作商The Creative Assembly日前公布了《羅馬2:全軍破敵》最後一支可控勢力,擁有威武戰鬥實力的“馬其頓人”霸氣登場。
以下是對於馬其頓勢力的簡介:
馬其頓是一個政府管理,通過國王的掌握權力並以人民名義統治的帝國。這種差異延伸至其國庫,通過農業,林業和稅收等方式推動經濟的發展,唯一的例外是黃金和白銀歸入到國王之下。
馬其頓的軍隊保持由菲利普二世和亞力山大時期的制度,主要側重在步兵和騎兵,並由英勇的指揮官指揮。他們的戰術,技巧,和攻城方式跟之前其之前輝煌時期沒有太大改變,並且沿用之前亞歷山大的重步兵和著名的同伴騎兵跟色薩利騎兵組合。馬其頓從來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他們長期以來依靠希臘人的航海技術,比如雅典和羅得島等。
作為城邦的繼承者,馬其頓在和其他希臘派系鬥爭中獲得優勢,享有改良的經濟以及不斷增加附庸國的誠服。馬其頓也憑借經驗豐富的戰士在對抗蠻族佔有優勢。
在Antigonus Gonatus的長官下,和藹的統治者和精明的商人享有經濟的增長和人口的繁榮。然而,其他希臘的城邦難以饒恕馬其頓的霸權的統治以及馬其頓個人本身,馬其頓派系的玩家將會有更緊迫的時間去贏得其他城邦的信任和忠誠。
馬其頓最精銳的騎兵被叫作同伴,人數通常為1800左右,成員來自馬其頓的貴族。整支部隊分成八個分隊,每隊兩百人,國王的衛隊有四百人。分隊編有四隊小隊,各有49人。分隊的指揮官叫ilearch,小隊的指揮官叫tetrarch。為什麽會有49這麽古怪的數字,很簡單∶站隊的時候小隊長在最前面,後排三個騎兵,再後排五個,以此類推,最後一排十三個,整個小隊就是49人。
這樣的楔形隊形是腓力二世發明的,使騎兵隊可以方便的向左右兩翼回旋,比波斯騎兵傳統的直線形站隊具有更高的機機動性。每次轉向時,只要將馬頭撥過四十五度,三角形的邊就成為最前一線,第一排有七名騎兵,第二排有六名,以此類推。每兩人中間空開一段距離,不影響後面的同伴衝擊。四個小隊排成一線,他們的站位就像尖利的鋸齒;若乾道這樣的鋸齒就是馬其頓騎兵的突擊隊形。當然,這需要嚴明的紀律和高水準的訓練。每個分隊的同伴都來自同一個省份,他們用同一顏色的披風和旗幟,在戰鬥時可以高呼家鄉的名字。
基本來說,馬其頓騎兵的裝備與希臘人的相差無幾,但是帶護沿的頭盔是典型的馬其頓風格。馬上披掛著的獅子皮或豹皮是當地的特產,可見於希臘化時代遺留下的石雕。幾個世紀後,羅馬的統治者還要馬其頓人和色雷斯人進貢獸皮。
從裝備著長標槍和在戰鬥中的表現來看,馬其頓騎兵很喜歡用標槍長度上的優勢突擊敵方騎兵,如阿貝拉會戰中正是靠馬其頓騎兵的不停的反衝擊,才防禦住了前期波斯騎兵的衝擊,給後來亞歷山大那個中央突擊找到了空子。
而另一份資料上說,馬其頓同伴騎兵被分為8個名為“ilai”的騎兵中隊,每個騎兵中隊由中隊長ilarkhes管領。第一騎兵中隊(王室中隊)規模比其他的中隊大,通常由亞歷山大指揮。一般觀點認為,騎兵中隊有210人,王室部隊有300人。採用楔形編隊作戰,配有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