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計劃 次世代的模擬競速大作 熱愛賽車必玩
《賽車計劃》這個本應於去年11月發售的模擬競速遊戲,終於在本月與廣大玩家見面了,由於中間經歷了多次跳票,遊戲比原定的發售日期晚了整整半年。有了《烏鴉的悲鳴》的前車之鑒,相信大家對反覆跳票的遊戲都抱有懷疑態度,好在開發商Slightly Mad一次又一次地更新著遊戲的新動態和試駕影片,也算是給耐心等待的賽車迷們服下了一顆顆定心丸。
小編算是半個賽車迷,喜歡看比賽喜歡改裝,對於賽車遊戲,則更偏向於娛樂性和真實性混合的類型,如GT、Forza和Raid系列。既然《賽車計劃》都已經被稱為“模擬競速”遊戲,說明本作的風格將更偏向於專業性和真實性,但遊戲畢竟只是遊戲,實際體驗到底如何還是有待考證~
畫面 | 當之無愧的次世代 - 9分
《賽車計劃》一部是沒有任何劇情情節的、純粹的賽車競速遊戲,我們就先從大家最關注的“次世代”畫面開始說起。
剛進入遊戲,桌面的UI射擊就給了我們不少好感,《賽車計劃》的主界面有些類似Win 8的Metro風格,一格一格方塊上的懸停配色十分大膽豔麗,目錄的顏值都這麽高,這不禁讓筆者對遊戲的實際畫面又多了一份期待。
確實,經過幾天的測試和體驗,本作對得起其“次世代”的名號,即便不能說它是畫面最好的賽車遊戲,但加上“之一”後相信就不會有任何異議了。《賽車計劃》影像上最強的三個方面要屬光影投射、動態日夜天氣和車輛模型。
先來看遊戲中的光影和車體反射的效果,當年筆者第一次玩PS3上的GT5時,就被遊戲中動態的車身反射效果震撼到了,這麽多年過去了,這類技術基本早已成了標配,當然這次《賽車計劃》也不例外。遊戲中,不同車輛的車身材質/漆的光照和鏡面反射效果都會有都一些微差,保持了美感的同時也還原了物理特性;賽車和賽道內物體的陰影品質很高,伴隨的動態效果也無可挑剔;隨著賽車快速的移動,我們有時會遇到光線反覆穿過遮擋樹枝的刺眼情景,或許會造成眼睛的不適,但真實度爆表。
動態天氣系統和日夜時間模擬設定也是此前開發商重點宣傳的一個遊戲特性,遊戲中有雨天、沙塵天、陰天和晴天等多種天氣設定,雨天的效果則最為搶眼,《賽車計劃》比起《駕駛俱樂部》有更多的雨點粒子和更明顯的濺射效果,同時天氣對駕駛員的視野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很多時候前面車濺起的水花會讓你幾乎什麽都看不見,相信不少開車的朋友都有過那種暴雨天“零視野”的體驗。默認設定下,遊戲內天氣變化的頻率很高,有時比賽開始的時候還是大晴天,兩圈後就下起傾盆大雨,再過會就雨後天晴了...當然這個頻率是可以手動調節的,只是默認設定更偏向於突出“天氣變化”的效果和存在感。
晝夜模擬系統和天氣效果的原理差不多,夜間開車和白天有些不同,環境和燈光會營造出不同的駕駛氛圍,不得不說,《賽車計劃》中的夜景也很迷人。此外,時間模擬系統在SOLO中也是可以手動調的,玩家可以設定真實時間、5倍速時間等等,想要真實感還是炫酷的日夜交替,一切取決與你。
建模方面,Ultra設定下每一輛車的三角形大概有200-300萬個,完全能經得住高分辨率的考驗。同時,車損系統也是大家評價一部競速遊戲真實與否的重要指標,《賽車計劃》這方面的“視覺效果”做的很不錯,受傷的車輛有時看起來比新車更帶感,而且玩家可以在設定目錄中選擇“車損影響性能”,車損系統就能完美地融入到駕駛體驗中了。不過這套車損系統的物理特性還是有些不夠真實,有時受巨大衝擊時,賽車變得出乎意料的耐撞;但有時不經意的小碰撞,就會讓車輛“表面的外殼”逐一脫落,筆者也搞不懂製作組這方面的設定,但就視覺效果來說,蜘蛛網狀的玻璃破碎和外殼脫落後露出的“內核”已經足夠有衝擊力了。
此外,賽道內的場景細節和場外風景也都有板有眼,雖然截圖效果可能沒《駕駛俱樂部》那種美感,但比起這款去年的PS4獨佔賽車大作,本作擁有更好的車損系統和物理效果,以及更好的載入距離和更高清的貼圖。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賽車計劃》支持12K分辨率,不知道有沒有國外大神能給我們腦補一下12K的場景和畫面。不過目前遊戲對AMD顯卡支持不夠,運行效率普遍偏低,雖然官方聲稱沒有拿老黃一分錢,但看到遊戲裡那一塊塊Nvidia的廣告牌大家心中基本就有數了,這裡有一篇外媒DSOG的《賽車計劃》PC性能測試,值得一看!
音效 | 車輛音效出色,語音缺失 - 8分
由於《賽車計劃》把自己定義為模擬競速遊戲,所以我們在遊戲中跑圈時是聽不到任何歌曲和背景音樂的,唯一陪伴你的只有賽車引擎的轟鳴聲,說枯燥是肯定有一點的,但對於真正喜歡賽車的人來說,這樣倒更合其意。
不過遊戲中沒有“車隊語音”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很多時候進站提示、最快紀錄等實時資訊在激烈的比賽中我們都沒時間去看,這時就需要用語音的形式把資訊傳遞給玩家。其實這是一項很基本的功能,這也沒多少工作量,不知道Slightly Mad是怎麽想的。
好在本作在核心音效上的表現十分到位,特別是在車輛音效的多樣性和準確性方面,確實沒少花功夫。不同賽車引擎的特性,如NA、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還有高低轉速、輪胎空轉、壓過路肩等效果,到給的特別準確。當很多車並駕齊驅時,整個場景的音效將十分壯觀,強烈的引擎共鳴會引起周邊空氣的共振,或許會造成耳朵的不適,這就是真實的競速環境。
遊戲表現力 | 真實但缺乏樂趣 - 7.5分
本作的遊戲模式主要分為4大類:職業模式、SOLO模式、聯網對戰模式和社區模式。其中職業模式集中了《賽車計劃》中的所有車型、賽道和玩法;而在SOLO模式中,玩家可以自己設定賽車級別、賽道、規則和天氣等元素;線上聯網功能可以讓玩家互相競速比拚,該模式以“房間戰”的形式呈現;最後的社區模式則比較特殊,玩家需要用指定的車輛在指定的賽道上進行計時賽,單圈成績會被列入榜單中,記錄保持者會有特殊的獎勵哦!
這裡我們就主要來解讀下分量最重“職業模式”。職業一開始,我們可以從Tier 8至Tier 1之間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級別,其中包含了卡丁車、GT、方程式FC/FB、PROTOTYPE和LMP等各項賽事,T8-T1的差別主要體現在車輛的級別(馬力)上,是逐漸遞增的。
進去之後你會發現賽程主要是以月歷的形式表達的,和大多數娛樂性為主的賽車遊戲不同,本作中每項比賽大致被分為訓練賽、預選賽和正賽(x2)這幾部分。我們可以跳過訓練賽,但如果要在正賽中取得一個好的出發名次,那就必須在預選賽上好好表現。這個模式還原了真實的比賽日程安排,但真正給人的感覺確是特別“累”,過分的擬真使得遊戲的樂趣打了折扣。一個賽事下來,我們需要跑上10圈左右,也就是近20分鐘(如果你直接跳過某階段就另說),稍稍會覺得有些無聊和疲勞。
職業模式下,大部分賽事的車輛都是統一的,性能上無差所以基本就靠玩家的技術。當然遊戲也允許玩家對車輛進行調教,注意不是“改裝”,這些參數的微調得有一定知識的人才玩得轉。另外,本作比較強調“進站換胎加油”這個概念,基本大部分正賽2中都需要玩家完成這一個指標,合理運用“進站戰術”將是玩家擊敗高難度對手的法寶之一。
說到真實性,我們還要從賽道和車輛說起。顯然製作組在車輛的外形和賽道的還原度上花費了很多心血,基本每條經典賽道都能與現實同步,而且車輛的外形和內飾也盡量與真車保持一致。
駕駛的手感大部分時候都很真實,賽道上任何細小的顆粒都會影響賽車的行駛,雨天時車輛的抓地力明顯受影響,大扭力小身軀的方程式賽車起步不能踩死油門,需要漸進式地加油門...這些細節製作組都很好地實現了,但同時也免不了一些瑕疵,比如遊戲中前驅、後驅和四驅的特性比較模糊,筆者用後驅車的開法駕駛小鋼炮反而更順手流暢;還有部分車輛的扭力和慣性明顯不符合現實情況,比如卡丁車。雖說本作的賣點是模擬和真實,但賽車遊戲真要做到和現實中完全一樣,完全符合物理公式,還是不可能的,《賽車計劃》此番嘗試不能說是失敗,只是筆者有些挑刺而已。
說完真實性,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賽車遊戲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到底有多少。直接給出答案:沒多少!筆者原本不想吐槽,但寫到這裡還是忍不住說一句:這個遊戲真無趣。對,本作完全沒有倒帶、噴氮氣那樣的花樣玩法,當然玩家並不指望這些,我們想要的是循序漸進的、類似於RPG的體驗過程,從破車到豪車,從無改裝到三級改裝,從銀行開戶到買的起天價豪車,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促使我們繼續玩的動力,但是《賽車計劃》完全沒有。遊戲一上來就可以讓你選擇任何級別的車,而你的車庫就是遊戲的車輛資料庫,沒有獎金沒有更新沒有改裝件,沒有參與感沒有成就感沒有趣味性,那我玩下去為了啥?呵呵,不為了啥,多開開才能提升技術嘛...(吐血)
遊戲特色 | 專業的外設支持 - 8分
其實評了這麽多軟體上的體驗,我們卻忽視了本作硬體支持上的(最大)特色。《賽車計劃》不僅原生支持市面上的所有主流搖桿和方向盤,還支持目前很火的VR設備。如果你有Oculus Rift或索尼的VR頭盔就可以直接體驗虛擬現實版的競速體驗,相信遊戲整體的真實性將更上一層樓。(前提是你要有,現在這些VR設備還沒出消費者版)
另外,遊戲中動態模擬的天氣和晝夜環境,真實的賽製安排和不算落伍的回放/拍照系統,也算是本作的一些特色,但算不上亮點。
結束語:
縱觀全文,“真實”是筆者提到最多的兩個字,確實,《賽車計劃》的風格更偏向於模擬而不是娛樂,這一點似乎和《神力科莎》比較像,但這兩者的娛樂性真的遠不如Forza、NFS和Raid系列,玩久了容易枯燥,沒耐心的玩家會很快失去目標或動力。
但這並不代表它不是一部好作品,本作只是閱聽人群體比較特殊,其真正的次世代畫面,出色的手感和天氣系統,以及全面的外設支持,具備了上乘競速遊戲一切的該有素質。如果想體驗真實的賽車競速,那麽就搬出你吃灰多年的G27吧,《賽車計劃》絕對不會讓你失望;但如果你只是想閑暇之餘飆個車找點樂子,那麽本作可能會讓你感到有些枯燥和挫折感,還不如趁早轉投他家吧。
點擊進入3DMGAME《賽車計劃》遊戲論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