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PS高管痛批Game Pass:讓開發商變成工資奴隸
近日遊戲媒體Gamesindustry.biz發布了專欄“宏觀視角,第一部分:我不知道遊戲能否抵禦經濟衰退(The Big Picture, Part One. "I don't know if games are recession-proof")”,文章邀請了前PlayStation全球工作室負責人肖恩·萊登 (Shawn Layden) 和分析師馬特·皮斯卡特拉 (Mat Piscatella) 和皮爾斯·哈丁-羅爾斯 (Piers Harding-Rolls) 探討了遊戲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
在談及遊戲行業多樣化的定價模式時,不可避免地談及了當前流行的訂閱模式。此前曾多次公開批評微軟Xbox Game Pass的前PlayStation高管肖恩·萊登 (Shawn Layden) 再次火力全開。肖恩·萊登表達了自己對訂閱模式的厭惡,尤其是Game Pass。
在他看來,訂閱模式迫使遊戲開發商本質上成為“工資奴隸”/打工仔,“他們不會想著發售後能爆火,然後參與分成、拿到額外收益、享受那些美好的事情。而是變成——‘你按小時付我錢,我幫你做個遊戲,給你,拿去放到你們伺服器上吧’。”
文章節選:
分析師馬特·皮斯卡特拉認為這種多樣化的定價模式會繼續下去,“我覺得我們會看到很多試驗性的做法,大家都會嘗試和摸索,然後最終被優化到極致——就像現在的Steam夏促一樣。以前它是打折和定價的‘狂野西部’,各種價格都有;而現在,每年夏促一到,你基本上就能猜到會是什麽折扣。”
皮斯卡特拉繼續表示:“如今在遊戲首發定價方面,有很多‘憑感覺’的分析。當然,也有很多聰明的人在做這件事,他們會用各種圖表和數據分析,但由於市場波動性很大、定價方式多種多樣,很多時候最後還是會回到一種‘我覺得這個遊戲值50美元,我覺得那個值70美元’的感覺——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很多時候確實還是這樣做的。”
讓情況更複雜的是,現在又出現了顛覆傳統定價理念的訂閱製模式——這也讓公眾普遍覺得遊戲應該幾乎不花什麽錢。
肖恩·萊登 (Shawn Layden) 說:“我並不太支持‘遊戲界的Netflix’這種想法,我認為這是一種危險。”
“看看音樂發生了什麽吧。在大眾心中,音樂是不值錢的,音樂應該是免費的。Spotify是什麽?一個月15美元左右吧,但幾乎沒人再買音樂了。”
他認為音樂產業唯一的好處是,音樂人還有“旁邊的市場”——巡演。他們可以更多依賴演唱會門票和周邊商品來獲取收入。
“但遊戲行業的問題在於,我們唯一的收入節點就是首發。僅此而已。沒人會花錢跑到工作室來看我們寫代碼。”
這也是他認為將遊戲首發當天就放進訂閱服務“對行業不利”的原因之一。
“就連施特勞斯·澤爾尼克(Take Two老闆)這樣的大人物都說過,《GTA》永遠不會在首發當天上線訂閱服務。”
GTA6首發不會登陸Game Pass
萊登承認,對於渴望曝光度的獨立遊戲開發商來說情況可能不同,但對於3A大作來說,他質疑將遊戲首發直接放進Xbox Game Pass等訂閱服務的做法。不過既然這個概念已經被提出,就很難回頭了——“你不能把已經敲響的鍾聲收回去,對吧?”
不過,除了讓新遊戲首發“免費”提供的經濟合理性問題外,萊登更擔心這種模式背後的理念轉變。
“現在有很多爭論——Game Pass到底盈利不盈利?到底意味著什麽?不過這本來就不是一個該問的問題。”
“任何企業服務,只要你想,都可以通過各種財務‘魔術操作’讓它看起來是盈利的。你只要把足夠多的成本剔除出帳面,就能說‘看,它盈利了’。但對我來說,真正的問題是——這種模式對開發商健康嗎?”
萊登認為,在訂閱模式下,開發商本質上變成了“工資奴隸”。
“他們不是在創造價值、放到市場上、期待爆火、然後參與分成、拿到額外收益、享受那些美好的事情。而是變成——‘你按小時付我錢,我幫你做個遊戲,給你,拿去放到你們伺服器上吧’。”
“我覺得這並不能真正激勵遊戲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