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資訊
決勝時刻5:世界戰爭 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 發售: 2008-11-11 (PC)
  • 發行: Activision Blizzard
  • 開發: Treyarch
  • 平台: PC PS3 Wii
  • 類型: 第一人稱射擊
  • 語言: 簡中 英文
《決勝時刻5》這次依然採用的是二戰中的太平洋戰役為遊戲背景,敵軍與以往有些不同,這次敵軍的凶狠與冷血將大大加強玩家們的代入感。這次遊戲於前作相比也有新的改進,《決勝時刻5》將支持多人合作通關模式新增到遊戲當中,而且在多人模式下還有載具和小隊系統,這樣就更增添遊戲的真實性和可玩性,更容易讓玩家融入到遊戲的二戰環境當中去,不再是以前單槍匹馬上戰場。

《決勝時刻5:世界戰爭》有些不著名戰鬥的歷史背景

第一關:馬金島

歷史背景:

1942年8月初,美國最大的2艘潛艇“鸚鵡螺”號和“舡魚”號(水上排水量2700噸,長113米以上)奉命去完成一項特殊的任務。這2艘潛艇在珍珠港搭載五個海軍陸戰連(由埃文斯·卡爾森中校指揮),前去襲擊吉爾伯特群島的馬金島。當時,美軍正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進行登陸作戰,襲擊馬金島是它的一種佯攻行動,企圖把日軍兵力從所羅門地區吸引過來。8月16日拂曉,美海軍陸戰隊未遭到任何抵抗就登上了馬金島。上陸不久,日軍的守島部隊立即徒步、騎自行車或乘坐卡車趕來進行阻擊。根據上陸部隊的召喚,“鸚鵡螺”號開始朝著交戰的方向射擊,但因沒有彈著觀測飛機,只能盲目射擊。後來便轉移火力,向礁湖一帶水面射擊,擊沉3500噸的商船1艘和巡邏艇1艘。

晝間,日軍飛機曾迫使這兩艘潛艇下潛數次。後來,這兩艘潛艇在兩個夜晚,把海軍陸戰隊撤回。美軍以為凡未犧牲者已全部撤離,但實際上有9名陸戰隊員沒有撤走,被日軍俘獲後送到誇賈林島殺害。

這支登陸部隊全殲了布塔裡塔裡島上的日軍,摧毀了島上的設施,獲得了有用的情報資料。這次戰鬥行動提高了盟軍的士氣,但從戰略上來看卻是一個失誤。因為日軍非但沒有被從瓜達爾卡納爾島誘開,反而開始在吉爾伯特群島,尤其是在塔拉瓦島嚴密進行設防。因此,一年後美軍在塔拉瓦島登陸時遭到很大傷亡。

第二關:佩裡琉島(一譯貝裡琉島)

歷史背景: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1944年9~11月在西太平洋帕勞(PalauIslands,也譯作貝勞,帛琉)群島實施的登陸戰役。

帕勞群島為加羅林群島一部分,西距菲律賓棉蘭老島490余海裡,有大小島嶼200余個,主要有巴伯爾圖阿普島、科羅爾島、佩萊利烏(Peleliu,一譯佩裡琉、貝裡琉,也就是這一關的所在地)島和昂奧爾島。

1944年美軍攻佔馬裡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後,該群島成為日軍阻止美軍進攻菲律賓和日本本土的前哨基地。守島日軍為第14師及第4、第9派遣隊和海上第1機動旅,共約3.5萬人、飛機170余架,由井上貞衛中將統一指揮。主力部署在巴伯爾圖阿普島和科羅爾島。佩萊利烏島守軍為第2步兵團,連同加強部隊和海軍警備隊約1萬人;昂奧爾島只有1個加強營1500人防守。海空支援主要由駐菲律賓的海軍負責。日軍在便於登陸的地段設置障礙物並配置部分兵力,企圖以火力遲滯美軍登陸;在縱深山地重點設防,並利用岩洞構築縱橫交錯的坑道和地下工事,企圖長期堅守。美軍則企圖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由艦到岸突擊上陸,首先奪佔佩萊利烏島和昂奧爾島,利用島上機場控制通往菲律賓的航道並對其余各島進行封鎖。

戰役開始前,美國太平洋艦隊航空兵對西加羅林群島和菲律賓群島日軍基地實施猛烈突擊,並對佩萊利烏島和昂奧爾島實施航空和艦炮火力準備,徹底摧毀水際灘頭各種障礙物和島上的表面陣地。9月15日8時30分,美軍第1陸戰師各團先遣分隊搭乘兩棲裝甲車在佩萊利烏島西岸突擊上陸,至日終前奪佔寬2.7公里、縱深0.4~1.3公里的登陸場。守島日軍先後進行三次反衝擊,並利用夜暗派出小分隊對美軍灘頭陣地進行襲擾,因兵力有限且無海軍協同而收效甚微,遂撤往核心陣地據險固守。美軍鞏固登陸場後,經激戰於19日奪取機場。22日,日軍實施反突擊,未果。美軍以部分兵力肅清該島南部日軍殘余,主力分兩路沿東西海岸向北迂回,月底佔領島上平坦地區,隨後集中兵力圍攻日軍核心陣地。9月17日8時30分,美軍第81步兵師2個團在昂奧爾島東、西海岸登陸。

守島日軍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退守西北一小高地。美軍以1個加強團的兵力實施攻擊,於10月21日結束戰鬥。在佩萊利烏島,日軍利用偽裝巧妙、戰藏兩宜的岩洞頑強阻擊,晝伏夜襲,使美軍遭受重大傷亡。美軍使用火箭筒、炸藥包和噴火器清剿藏於洞中的日軍,至11月27日以傷亡9800人的代價佔領全島。

此役,美軍傷亡1.1萬餘人,斃敵1.1萬餘人。日軍改變殲敵於水際灘頭的傳統打法,在孤立無援情況下依托坑道工事,以劣勢兵力堅守兩個多月。美軍運用越島進攻戰術奪取帕勞群島部分島嶼,為進攻菲律賓創造了條件。

佩裡琉登陸作戰中日軍指揮官是關東軍14師團的步兵第2聯隊聯隊長中川州男大佐。此役日軍守島部隊陣亡:9838人被俘446人。美軍參戰的4。2萬中1684人陣亡,7160人受傷

第十一關:黑貓中隊

歷史背景:

在所有卡特林娜中隊發展和使用的戰術中,最有效和最壯觀的是1942年中期直到戰爭結束在南及西南太平洋實施的夜間搜索攻擊,此戰術被稱為“黑貓”戰術。由於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中PBY遭受大量損失,在防空炮火和戰鬥機攻擊面前顯得很脆弱,所以海軍考慮將卡特林娜用於夜間攻擊任務。當時日軍慣於在夜間使用駁船和登陸艇運送補給和人員,以維持他們在太平洋眾多島嶼上的駐軍,在安裝了有效的雷達後,PBY將被用於夜間襲擾性攻擊。

黑貓裝備的無線電高度計允許PBY可以在戰鬥機害怕接近的漆黑海面上掠過,PBY在白天成為明顯目標的巨大身軀可以裝載大量燃油和彈藥,在夜幕的掩護下悄然進入敵人控制的地區。黑貓可以整晚巡航,通過雷達搜尋獵物或在日本運輸艦航線附近伏擊。

巡邏機中隊夜間攻擊和襲擾日軍運輸艇的行動始於1942年末的所羅門海域。VP-12是第一個被指定專門進行夜攻任務的中隊,該中隊在1942年12月換裝全黑塗裝的PBY-5A抵達瓜島,並在此作戰至1943年3月直到被VP-54接替。後期部署在瓜島和所羅門群島的黑貓中隊有VP-81、VP-11、VP-52和VP-101。

隨著戰線的西移,巡邏機中隊也隨之移動,通常依靠供應艦為基地,也有一些幸運的中隊得以進駐已建好滑行斜坡和輔助設施的島嶼。而裝備兩棲機的中隊在無陸上機場的情況下只能依靠供應艦從海上機場起降。先進的雷達和改進的戰術使黑貓成為敵水面艦艇的噩夢,嚴重干擾了日本島嶼駐軍的物資和兵員補給,黑貓行動在1943年末達到最高潮。

獲得更多的電玩狂人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