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資訊
異塵餘生4 Fallout 4
  • 發售: 2015-11-10 (PC)
  • 發行: Bethesda Softworks
  • 開發: Bethesda Game Studios
  • 平台: PC PS4 XboxONE
  • 類型: 角色扮演
  • 語言: 繁中 英文 日文 多國
《異塵餘生4(Fallout 4)》是由B社開發的一款RPG作品,3DM遊戲專區提供了該遊戲的流程攻略內容,讓玩家快速上手這款遊戲,同時還提供了各種MOD,修改器等輔助工具,能夠讓玩家享受到遊戲的更多潛在樂趣,喜歡這款遊戲的玩家可以添加收藏此頁面哦!

異塵餘生4歷史故事時間線解析 異塵餘生4世界的戰前歷史介紹

異塵餘生4歷史故事時間線解析

事實上,要談論輻射歷史就不得不提及2077年核彈落下的那一天,舊世界被摧毀,新的廢土世界重生,但在2077年以前,輻射世界的時間線便已同現實世界發生分裂,走向了截然不同的路線。

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截取了輻射世界在2077年以前的重大歷史事件,詳細補充了那些在《輻射聖經》中未曾提及的細節,借之我們能夠了解到輻射世界何以發展成為了今天這個樣子。至於剩下的,恐怕玩家們還得自己從即將發售的《異塵餘生4》中去尋找了。

很多手遊玩家是從Bethesda的小品手遊《輻射:避難所》開始了解這個世界的,為了這些剛剛開始對這個遊戲的世界觀開始感興趣的玩家,我們邀請作者編譯了這篇文章。

舊世界藍調

《輻射》世界中有很多東西——巨集大、荒涼、怪物橫行、輻射四溢,但凌駕一切(也許得排除輻射本身)之上的,就是神秘。在一個最近開放的避難所裡,你從無憂無慮的黑暗中,蹣跚走入驕陽暴曬的荒原地獄,當邪惡第一次試圖攻擊你、吃掉你,或者先攻擊再吃掉你之前,你甚至沒有時間問出那些一直縈繞在所有人心頭的問題:誰建造了避難所?人類何以經歷了如此可怕的變異?為什麽一款可口可樂的拙劣山寨品能夠流行到人類末世?答案的線索支離破碎地散布於世,其間更有重重威脅。當你進行遊戲時,很難在死之前解開所有謎團。

而這正是本文將要揭示的。如果你抓破腦袋想要知道為什麽《輻射》世界發展成了你所看到的樣子(比如為什麽仿佛所有東西都深嵌著50年代的烙印),那麽不必舍近求遠,答案就在這份年表中。本文將把《輻射》世界的歷史解析成易於理解的小知識,希望它能幫助你,並讓全人類都記住這句金玉良言:千萬,不要亂扔核彈。


1947年:未被發明的晶體管改變了一切

1947年以前,《輻射》世界與你所了解的本時空歷史完全相同。農業文明的建立,歷次革命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又被1945年8月落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所終結……時間線變故的第一個真實跡象出現在1947年,儘管它並不起眼,實際上當年的《輻射》宇宙中並未發生什麽特別有趣的事件。而之所以把它認定為蝴蝶的翅膀,是因為人們沒有像本時空裡一樣,在這一年發明出晶體管。

如果你不知道晶體管是什麽,不知道晶體管為什麽很重要,那麽可以簡單感受一下,此刻你能夠閱讀本文就要拜這些用途廣泛的小元件所賜。它是現代電子工業的基礎,使人們幾乎能為所有東西開發出更小巧、更廉價的款式。晶體管讓筆電電腦的出現成為可能,它為微處理器的研發鋪平了路線,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把電腦裝進口袋。

但是在《輻射》世界裡,晶體管一直要等到2067年方才問世,這意味著社會結構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輻射》世界裡的電腦體量才顯得那麽龐大,數據存儲在磁帶上,螢幕界面單調得不得了。說實在的,有人認為《輻射》世界看起來像被鎖進了50年代的囚籠;沒錯,從技術上講,它確實如此。


1961年:NASA不複存在,卡爾·貝爾成為進入太空第一人

巨大的技術差異出現之後,本時空與《輻射》世界未來幾十年內的時間線走勢仍然保持了大體一致;前者擁有體積更小的收音機,但這尚不足以對國際事務造成嚴重影響。“太空競賽”開始後,臨界時刻出現在1961年:當年5月5日,卡爾·貝爾搭乘“迪法恩斯7號”進入太空,在葬身歸途之前成為第一個離開地球大氣層的人類。

這事兒聽起來好像是高中歷史課本裡早已被你遺忘的一件瑣事,然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它並不是,因為壓根兒就不存在卡爾·貝爾這個人。實際上,第一個太空人是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16日升空,但在《輻射》時間線上,不會再有這次發射了。此外,NASA與“阿波羅11號”(尼爾·阿姆斯特朗搭乘的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行器)雙雙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宇航局(USSA)與“勇士11號”。美國仍然把人類送上了月球,但在此之前……


1969年:美國被劃分為13個聯邦

如果說晶體管的缺失與卡爾·貝爾的出現是時光軌道上無意義的轟鳴,那麽美利堅合眾國的聯邦分區就像一輛高速列車般碾碎了我們熟知的歷史。在冷戰與赤化恐慌中,美國為確保自身免受東方陣營侵佔采取了許多激烈措施,最終將國家分成13個不同的區劃。

最初,這只是一套重組策略,劃分國家以使各地區在資本主義光環籠罩下更好地發展,消弭河蟹主義的威脅。但是聯邦政府能夠支配的資源過於有限,各聯邦為了自身利益迅速掀起內鬥。為取得國家最高當局的特別關注,持續將近一個世紀的明爭暗奪由此開始,並隨著石油資源日趨枯竭而不斷加劇。

獲得更多的電玩狂人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