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6:現代戰爭2》配樂人漢斯·季默詳細介紹
《決勝時刻》系列作品的音樂一貫都是相當的震撼人心,氣勢磅礴,《決勝時刻6:現代戰爭2》也不會例外,IW為了打造自己口中宣稱的“最好的決勝時刻”不惜請來了好萊塢著名電影配樂人“漢斯·季默”(Hans Zimmer)。
Hans Zimmer,男,1957年9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他是近年來堀起速度十分驚人的電影配樂家,在電子合成器和傳統器樂的結合上,每每展現令人震撼的個人風格,也屢次締造令人激賞的配樂成績,特別是在動作電影配樂方面,他獨特的音樂型式已經蔚為風尚,揉合了電子樂的炫麗緊湊,和交響樂的磅礡氣魄,幾乎是近年來,典型好萊塢英雄主義動作電影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
Hans Zimmer成長過程中足跡幾乎遍布全歐洲,在移居倫敦後,與Trevor Horn,Geoff Downes組成了名為“The Buggles”的音樂工作團體,最初Hans Zimmer是一名電子合成樂的工程師,主要的工作是替他人的音樂作品做合成混音的工作,後來Hans Zimmer開始寫自己的音樂,並且為一些廣告片作曲,直到遇到了電影配樂家Stanely Myers(“越戰獵鹿人”),在Stanely Myers的耐心指導下,Hans Zimmer開始走入電影配樂的領域,Hans Zimmer與Stanely Myers合作過很多電影配樂,比較正確的說法,或許應該說Hans Zimmer跟著Stanely Myers做了許多電影配樂,Hans Zimmer就像Stanely Myers身邊的實習生,Stanely Myers不愛做飛車追逐,所以那樣的音樂自然全交給Hans Zimmer了。Stanely Myers是他的良師,Hans Zimmer自己說:“我所知道關於電影配樂工作的一切細節,都拜Stanely Myers所賜。”
他們在倫敦成立了“Lillie Yard Studio”,Hans Zimmer一方面開始開拓電子音樂與交響器樂結合的音樂構想,並且和多位音樂工作者合作完成了許多電影配樂,其中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應該是1986 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的得主《末代皇帝》,不過嚴格說起來,《末代皇帝》並不是Hans Zimmer的作品,因為雖然Hans Zimmer參與了《末代皇帝》的製作,但是《末代皇帝》的作者應該是阪本龍一,David Byrne以及蘇聰,其中阪本龍一的音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國內觀眾最熟悉的序曲則是David Byrne的作品。
Hans Zimmer早期在英國所創作的電影音樂多半是和許多人一起完成的,而且多少帶了一些玩票性質,但其中也有一些獨立配樂創作的嘗試,《分離世界-A World Apart》是Hans Zimmer第一部獨力完成的電影配樂,這部電影在坎城影展上大出風頭,Hans Zimmer自然也受到矚目,尤其吸引了一位女士的注意,她就是導演Barry Levinson的夫人,Barry Levinson本人可能並沒有看過《分離世界》,但Levinson太太可把這部電影看了八九遍之多,而且還買了原聲帶的CD和錄音帶,Barry Levinson也因此注意到Hans Zimmer的音樂,進而促成Hans Zimmer為Barry Levinson的《雨人》擔任配樂,《雨人》是Hans Zimmer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配樂,並且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成為他個人第一部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作品。
1989年的《溫馨接送情》雖然被金像獎忽略,但卻獲得葛萊美音樂獎的提名,是Hans Zimmer溫馨小品音樂的代表作,接著與導演雷利史考特合作的《黑雨》,則展現了Hans Zimmer充滿能量與爆發力的電子動作樂風,令許多影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0年以後Hans Zimmer揉合了電子樂與交響樂成一體的音樂漸受青睞,成功打入好萊塢電影圈,許多知名導演都陸續與他合作.除了有火熱的動作電子音樂作品如《雙面女蠍星》,《霹靂男兒》外,也有不少溫馨優美的抒情作品如《綠卡》。
1991年Hans Zimmer和導演朗霍華合作的《浴火赤子情》,展示了十分成熟的音樂技巧。在這部作品中,也可以窺見Hans Zimmer日後動作音樂風格的雛型,這樣的音樂風格果然在1995年的《赤色風暴》中大鳴大放,在這部配樂中,Hans Zimmer將凜冽緊湊的電子節奏,深沉宏偉的人聲,以及悲壯澎湃的管弦器樂,融合成豪情凜然的壯闊樂章,為Hans Zimmer贏得了一座葛萊美音樂獎最佳電影配樂,不僅成為Hans Zimmer作品中的一個轉折點,也成為動作電影配樂中一部獨領風騷的經典示範。
不論是不是Hans Zimmer本人的作品,Hans Zimmer的風格和影響都處處可見,由於以動作派音樂大領風騷,動作音樂成為一般樂迷對Hans Zimmer的主要印象,不過對Hans Zimmer本人來說,做有深厚情感的音樂其實比做動作音樂更有意思,Hans Zimmer甚至說:一個音樂家一輩子大概只能寫出兩場最棒的飛車追逐音樂吧!照這種說法的話,Hans Zimmer的動作音樂產量恐怕老早就超出這種極限了,而且Hans Zimmer式的動作音樂在大量生產下,出現許多雷同的作品,漸漸不免也招致一些批評,認為這類音樂已漸無新意,淪為另一種製式罐頭音樂。
Hans Zimmer其實也嘗試許多不同的音樂風格,如溫馨的《懷胎九月》,可以算是Hans Zimmer獻給自己女兒的作品,而《紅色警戒》的省思與《愛在心裡口難開》的明媚甜美,都是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Hans Zimmer或許被貼上“電子動作音樂"的卷標,不過他並不是一個隻善長寫電子音樂的音樂家。
Hans Zimmer出身自一群深具挑戰與實驗精神的音樂玩家,而他的配樂成品也常是和這些出色的音樂工作者,包括了交響編曲,演奏,計算機合成剪輯以及指揮家等各種人才,分工合成,協力完成,近年他們甚至組成了工作團體Media Ventures,以充滿創新和領先魅力的音樂風格,擄獲了不少樂迷的心,成為當代電影音樂的一股新勢力,而這種團隊合作,群策群力的電影配樂組合,似乎也將成為一種潮流。
Hans Zimmer訪談及作品欣賞
從數字到音符
Hans Zimmer 在德國長大,僅受過極少的正規教育,而這些教育遠遠不足以使他成為世界級頂尖電影音樂作曲家。他開玩笑地說“我只上過2個星期的鋼琴課而已。”
但他憑借電腦和科技的知識來彌補經驗的不足,“在 IBM 發明第一台 PC 機前好多年,我就在電腦上作曲了,”他回憶說。“在電腦裡輸入一串數字就能得到一段動聽的旋律,這是永恆的回憶。”
“與用鋼琴作曲相比,我更喜歡用電腦作曲,”他開玩笑說,“當時,我才20出頭。我有一款 Roland 的 Microcomposer MC8,它有16K的記憶體,這在當時是相當好的東西。後來,我用 Fairlight。沒有人可以學到相關的課程,那時還不存在這些課程。”
“今天,你用 PowerBook 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他說“這是更為平民的系統。不需要成千上萬美元的資金,只需要有好的想法並付諸實施。當然,你必須擁有天分和音樂才能。”
不久,Zimmer開始接觸不同的搖滾樂作品。“我們把年輕一代帶壞了,”他笑著說,“我們讓真正的音樂家感到難堪,這是因為我們對於時間的掌控與他們不同--我們完全受控於電腦。
先鋒的定義
20世紀80年代,Zimmer成為了倫敦電影音樂作曲家 Stanley Myers 的助手。“Stanley 精通管弦樂, ”Zimmer 說“那時,他已為《獵鹿人(The Deer Hunter)》作曲,他和一幫英國電影真正的先鋒在一起。只有沒錢拍電影,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影先鋒, ”Zimmer大笑著說。
Myers想和懂電子樂的人共事,Zimmer正是這樣的人選。Zimmer說:“於是,我從他那裡學會了管弦樂。”
他們合作了幾部電影,包括《我的漂亮洗衣店(My Beautiful Launderette)》,這部影片帶動了倫敦電影新風潮。Zimmer 說:“我認為那些英國的新電影,如《偷拐搶騙(Snatch)》等,都源自這一風格。”
“我希望能到好萊塢工作,但我告誡自己除非有人請我,否則我不會去美國,事實上我知道自己做不來服務生, ”Zimmer補充道。
Rain Man(1988年)
為《雨人(Rain Man)》配樂
《雨人》是1988年十分引人注目的一部影片。該片在第六十一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激烈角逐中,一舉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作劇本四項重要獎項。該片描述了一個手足情深的故事。一心想獲得遺產的弟弟在與患有自閉症的兄長的長途旅行中逐漸產生了對兄長的手足之情,由起初的疏遠粗暴到最後來的關心理解。影片的劇情並不複雜,但卻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和歡迎,其原因就在於影片中反映出了一種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
影片中的場景大都十分美麗,有著柔和的光線和溫暖的色調。影片中音樂的節奏也是比較明朗的。這些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溫情感人的氛圍。導演Barry Levinson請Hans Zimmer為《雨人》配樂,於是他動身來到美國。“我以製作歐洲電影的方式處理《雨人》的配樂。事實上,我沒有在工作室作曲--我只是在Barry的辦公室裡裝上了Fairlight,並擺放了一些我的玩具和裝飾品。”Zimmer說,“Barry 的工作方式也很輕鬆,他不願待在工作室裡,否則就會產生 ‘天哪,該管弦樂部分了,我們必須弄好它。’這樣的壓力。”
“在配樂過程中,我們摸索出自己的方式,我曾以為那就是我好萊塢職業生涯的結束,” Zimmer 邊說邊笑,“但是我每次都把所做的影片當作是職業生涯的結束。就這樣,我一邊不停的作曲,一邊又忘掉了自己上部曲子的艱辛歷程。我總是在開始。看得出來,我受益於此。”
《雨人》是Hans Zimmer首度向好萊塢扣關的配樂作品,但在這張原聲帶中隻收錄了兩段Hans Zimmer的原著音樂,其余的8首全是導演巴瑞.李文森在電影中採用的歌曲,由於在電影中既成歌曲的選用佔了不少的配樂比例,Hans Zimmer發揮的配樂篇幅原本就不多,可以說《雨人》的原聲帶是一張導演的電影原聲帶,並不是配樂家的電影原聲帶.雖然發揮的篇幅有限,但Zimmer 的表現仍十分搶眼,也獲得金像獎的青睞而首度入圍金像獎最佳原著音樂。
很有趣的是,Hans Zimmer在《雨人》中展現的樂風,與其它選用的幾首既成歌曲顯得相當類似,不論是刻意或者巧合,都使得Hans Zimmer的音樂與採用的歌曲形成十分協調的感受,Hans Zimmer的音樂中混合了各項選用歌曲的特色,形成一種無形的串連,讓這張原聲帶不像一般流行歌曲大雜匯型的電影原聲帶,浮濫的收錄具商業價值卻不具影片聯想力的曲目,《雨人》呈現的,反而是一種很好的整體性。
這張原聲帶中選用的歌曲都十分特別,每一首曲子都各有不同的風味,但基本上是明朗輕快,又略帶新潮的風格,一開場的Iko Iko與Scatterlings Of Africa,是兩首十分輕快活潑的歌曲,在節奏上的非洲與南美情調,成為Hans Zimmer在譜寫主題旋律時(Leaving Wallbrook/On The Road與End Credits)的基調,而Lonely Avenue與Nathan Jones則延伸成Hans Zimmer新潮狂放的Las Vegas,當然我也說過這種想法,只是我因音樂風格上的相似性,個人想象的一種穿鑿附會,並非指這種想法的確就是Hans Zimmer設計音樂風格時所採用的理念。
總而言之,Hans Zimmer這兩段音樂的表現十分搶眼,Leaving Wallbrook/On The Road的主題旋律聽起來就像迎風馳騁的汽車廣告配樂,連電影畫面都有這樣的味道,描寫賭城的Las Vegas一段熱力四射,大膽新潮,散發著五光十色的炫惑魅力,作風相當現代感,而End Credit描寫結局的抒情樂章反而東方味十足,頗是出人意表,整體來說,雖只是兩段短短的作品,但Hans Zimmer的表現簡潔又富有動感與生命力,使用的音樂素材也十分多樣化。
作曲良師
Zimmer 始終認為導師對於學習好的技藝很重要。年輕的作曲家對知識充滿渴望,但美國的作曲家似乎並不願意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技巧,這使 Zimmer 感到很困惑,於是 Zimmer 和生意上的搭檔 Jay Rifkin 開始使用 Media Ventures--一種供初出茅廬的作曲家練習技藝的樂曲合成器。
“在英國時,Stanley Myers 鼓勵我,拿電影給我看。到了美國之後,這種學徒式的感覺根本找不到。在職場上幫助別人的人根本不存在,” Zimmer 說,“每個人各掃門前雪,不讓新人介入。”
“但讓我們來看看當今的頂尖作曲家--John Williams, Jerry Goldsmith, Elmer Bernstein --大多數人都70多歲了,” Zimmer 指出,“所以我常想,為了讓一些東西能傳下來,既需要引起關注,也需要年輕和活力。”。
The Lion King (1994年)
<獅子王》的巨大成功
迪斯尼卡通在《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和《阿拉丁》連續在音樂製作上獲得成功後發現,在音樂和內容上已經難有很大的突破,於是在《獅子王》時選擇Hans Zimmer與Elton John連手聯合為該片製作音樂,以全然不同的音樂氣質,又一次成功的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音樂震撼.
基本上由Elton John演唱的歌曲雖然十分動聽,不過比較像一支支的單曲,彼此之間並沒有非常緊密的戲劇連系,但是在Hans Zimmer精彩的改造下,以氣勢高亢,情感豐沛的非洲音樂,成功展現非洲大地壯盛的生命樂章,可以說是使整個配樂”升級”成巨作的關鍵人物.
Hans Zimmer充滿生命力的編曲,精湛的處理,讓電影中各首歌曲更加豐富生動。而在配樂方面,This Land和Under The Stars這兩首主題旋律的作曲十分出色,在音樂編曲上更是展現了非洲澎湃瑰麗的音樂魅力,充滿了歌頌生命的律動和讚歎大地的胸襟,而其它兩軌情節較為緊張的音樂也同樣震撼力十足。《獅子王》後來也繼《美女與野獸》之後,再次由卡通蛻變成音樂劇,以獨特而充滿自然力量的風格,席卷百家爭鳴的百老匯。
本片榮獲1995年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原著音樂和最佳電影歌曲兩項大獎,成為迪士尼近年來最成功的動畫電影。 Hans Zimmer的配樂相當壯闊有氣勢,加上背景中非洲土語的和聲,喚醒了蒼茫大地上律動的生氣蓬勃,呈現出非洲大草原中大自然與動物的生生不息,象徵旺盛的生命循環。整部原聲帶從一開始的無數動物奔馳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那種氣勢,再配上最後一幕辛巴把剛出生的小獅子舉起給眾子民看,只有這種詮釋,才能感受到蘊藏在非洲草原中的那份生命力與朝氣。
Zimmer派動作音樂的形成
《紅潮風暴》是90年代電影配樂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時也Hans Zimmer也以這部配樂獲得葛萊美音樂獎最佳電影音樂,整部配樂以深沈宏偉的男聲合唱,揉合了緊湊的電子節奏,與壯碩悲昂的管弦作曲成一體,為電影中處境孤立曖昧的深海艦隊,兩名抉策者間難分難解的對立與糾葛,鋪陳出一頁浩氣凜然,豪氣乾雲的英雄詩篇。
在音樂的技巧上,除了延續《浴火赤子情》的音樂語言之外,也展現了普列多斯《獵殺紅色十月》的神采,特別是人聲與管弦樂章的運用手法,可以說是二者的結合體,在配樂中,Zimmer並沒有像普列多斯那樣創作一首Hymn To Red October做為人聲運用的主軸,不過Zimmer直接引用了John B.Dykes的著名海軍詩歌“Eternal Father,Strong To Save”來做為配樂在人聲方面的主要架構,這首己有百年歷史的合唱詩歌,是John B.Dykes為海軍所寫的祈禱頌歌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時一直也是美國軍樂的常見曲目之一。
在電影音樂中,屬於電子音樂比重比較大的懸疑動作音樂,緊湊冷冽,氣勢恢宏,雖然其中亦有慷慨激昂的豪情樂章,但另創格局的段落和手法並不多,而且淹沒在超長的組曲中。其組曲堪稱是極具經典氣質的演出,也是這部配樂最值得的作品,一舉囊括整部配樂最具震撼性與史詩美的段落,具有豐富的旋律性與變化性,同時在氣魄上軒昂激闊,撼人心弦,結尾時帶入“Etneral Father , Strong To Save”,也深刻的點出全片的意旨與內涵,這首曲子不僅可以算是Hans Zimmer創作生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時也稱得上是90年代最出色的電影主題之一.
整體來說,這部配樂採用超長組曲的編輯手法,配樂中“Eternal Father , Strong To Save”這首既成音樂的引用和結合相當出色,也成功的提升了電影內容的情感與層次,是既成音樂使用上極令人印象深刻的范例,在《紅潮風暴》之後,所謂的 Zimmer派動作音樂,也自此風起雲湧,成為領導好萊塢動作電影音樂的新潮流。
Crimson Tide(1995年)
展露鋒芒
Zimmer 強調他不知道人們是如何進入 Media Ventures 的,它座落於 Santa Monica 那些倉庫式建築的磚牆之中。“他們只是想表現一下而已,”他開玩笑的說。
“我對整個情況不清楚,”他笑著說,“如果我心情好,碰巧有人來,我覺得他們乾的事很有趣--於是我說‘不錯,這工作歸你了’。”
“然而,出乎意料,很少有天才出現。我曾以為有極其多的人都很優秀,但事實上,我很少聽人這樣說。”
“從我個人聽到的不少說法來判斷,我覺得的確有不少天才。所以,那些人天生就是寫音樂的,那些有天分的人,常常能在同類中展露鋒芒。”
跟著感覺走
“我們在 Santa Monica 造了這麽個小地方,風格與我的工作方式一致--一間充滿科技感的屋子,” Zimmer 說。
“我沒什麽專業背景,但我憑直覺去理解電影。我覺得這是沒法教會的,只能自己努力。”他這樣解釋。
“我起初為幾部電影寫的東西無疑是被扔了。然後,扔的少了,情況也就越來越好了,”Zimmer回憶道,“我不清楚如何理解電影語言,沒人能教你,只能憑直覺去馴服這個猛獸並學會運用它的語言。”
The Rock(1996年)
石破天驚
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原聲作品,雖然單單聽曲子使整張專輯顯得有一些散,但作為一部動作影片的原聲帶,整體性並不是作曲家首要考慮的目標(並不象如《Brave heart》等史詩性的影片那樣),如何配合影片的動作場面與剪輯才是首要的目的。
這部電影在影片與音樂的配合方面做的非常突出,在欣賞電影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音樂的存在。這張電影原聲帶的作曲家有三人,分別為Nick Glennie Smith, Hans Zimmer與Harry Gregson Williams,這三位作曲家同在Hans Zimmer創辦的“媒體公司”(Media Venture)中工作,Hans Zimmer創造的動作電影音樂的風格,在《The Rock》中有很好的體現。
這部影片也是秉承作曲家一貫的作風,為電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礎。Hans Zimmer的配樂是一種充滿現代氣息的音樂,雖然他仍然運用管弦樂團作為音樂的主體構成,但是非常強調如架子鼓等打擊樂器的作用,並把管弦樂與電子合成器結合起來,使得音樂自始至終被鮮明的節奏所充斥、包圍,這樣的音樂運用在動作片中烘托緊張的氣氛是再合適不過了。另外,他善於表現銅管與弦樂氣勢恢宏、寬廣壯闊的一面,善於表現宏大的電影場面。“The Rock”是全劇的總結與概括,作曲家充分運用了各種手段使其表現主題,其鮮明的個人風格也表露無疑。
再次為動畫片配樂
《埃及王子》作為夢工場為數不多的動畫片之一,繼承了夢工場動畫片一貫的成人作風,並沒有因為動畫片這種表現形式而將《埃及王子》定位於兒童觀眾領域。
本片音樂製作更是動畫音樂的絕佳典範,從動畫慣用的百老匯音樂劇語法,配合故事題材背景的中東樂音、希伯來民謠,到史詩劇情片才會有的華麗大氣魄,透過 Hans Zimmer電子合成器與交響樂一番巧思鋪排後,就會融合、互動、串聯成一種壯闊格局,抑或是抓住中東音樂悠揚旋律裡的思古幽情,挾濃烈情感凝聚成雷霆氣勢,加上《風中奇緣》詞曲創作家Stephen Schwartz精簡切中信仰、意志力的動人歌詞,還有Michelle Pfeiffer、以色列歌後Ofra Haza參與原聲大碟的演唱,更聽見中東音樂與百老匯音樂聯姻而成的戲劇情感張力。Zimmer除了將世界音樂與管弦交響樂互通情感聲息外,兼具靈魂福音與世界音樂的合聲也烘托出人聲與弦樂相互帶動的豐沛情感;信念就在多層次的情感攀升中,燃燒出撼動人心的力量。
The Prince of Egypt(1998年)
史詩般的《角鬥士》
《角鬥士》是“夢工廠”2000年推出的一部戰爭史詩大片,由知名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執導,本片氣勢之恢宏,場面之浩瀚,自不待言。帶有強烈中古帝國色彩的配樂,威武、榮耀而略顯憂鬱,Hans Zimmer將陰霾、恐怖、詭秘、壓抑的情緒一一鋪陳,層層遞增,漸漸堆積出駭人的能量,直至爆發出令人震顫的最高潮,為全片注入了力拔千鈞的衝擊力度,極為酣暢。
錄音由環球屬下的英國名廠decca製作。為配合電影中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每一段音樂中幾乎都充斥著叫人心髒難以承受的極低頻,這種貼地而行,浪濤洶湧的襲人能量,小型喇叭玩家恐怕無從體會。錄製絢麗美妙的管弦樂音色,是decca的拿手絕活。這使得本碟音效不盡是翻江倒海,轟轟烈烈,即使爆到天昏地黑,鮮活細膩的迷人旋律亦隨處可見,倍添美感。
電影原聲碟一般都有深闊的音場表現,而本碟音場之寬闊深遠,則是普通電影錄音不可同日而語的,強烈的三度空間感,好象讓人置身圓形競技場,目睹激烈的血腥搏殺。
《角鬥士》讓羅馬史詩電影重返好萊塢,不過羅馬史詩電影音樂則換了個風貌,導演 Ridley Scott在電影音樂的選擇上,向來就不特意拘泥於故事的時代背景,如《1492》中范吉利斯的音樂就和哥倫布時代幾乎完全扯不上關係,《角鬥士》也是一樣的情形,以現代電子動作音樂見長的Hans Zimmer和一向活躍於哥德式搖滾音樂界的Lisa Gerrard演繹出另一種華麗的樂章。
幽暗深邃的Lisa Gerrard,與兼具爆發力與深刻寫情實力的Hans Zimmer兩個人的智慧,兩者雖然風格互異,但形成出色的互補,同時也豐富了彼此的音色和音樂效果,是一次相得益彰,令人激賞的合作,而電影原聲碟的製作編輯尤其精彩,是一張錄音品質精致,而且欣賞效果高,娛樂性十足的電影原聲碟,每一首曲子彼此之間並沒有打斷,採用連續錄音的型式,這種連續錄音的編輯,向來是Hans Zimmer原聲帶的特色,但這幾乎是第一次讓我覺得,這樣的編排適當而優美,因為這當中沒有內容空洞,又冗長到造成負擔的超長組曲,曲目的篇幅適當,內容扎實,整體的順序安排形成流暢的起承轉合與豐富的情緒變換,《角鬥士》的音樂不失為一部另辟新局,而且製作水準一流的配樂作品。
Gladiator(2000年)
與 Lisa Gerrard 一起工作
Zimmer 將話題轉到《角鬥士》上,當時,他和 Ridley Scott 力邀被稱為溫和音樂女神的 Lisa Gerrard 加盟配樂。Lisa Gerrard 以其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和在樂隊 Dead Can Dance 中的出色表現而聞名。Zimmer 回憶說:“我們第一次打電話給 Lisa 時,她一點都不想加入。後來,像所有優秀導演所做的那樣,Ridley 將電影膠片寄給 Lisa,並說‘我們等著瞧她的反應’。”
“Lisa 直接打電話來說‘我從澳大利亞乘下一班飛機趕到你們那裡。’起初,Lisa 只打算逗留3天,但後來她卻待了3個月。”
“在攝影棚裡情況有了轉機,”他說,“Lisa不僅出色地演唱了我的曲子,還自己寫了一些。一切都妙極了。”
攜手創作
“我喜歡和別人一同創作,”Zimmer說,“我不是那種唯我獨尊的作曲家,對我來講,我歡迎一切蘊涵豐富思想的作品。我想這項工作對 Lisa 相當適合--任務艱巨,但也充滿樂趣。另外,和 Ridley 一起工作真是棒極了。”
“實際上《角鬥士》有兩個方面,” Zimmer 說,“它的配樂是德國式的,結構嚴謹、布局緊密。這樣,就需要以一種女性的柔和作適當調節,而Lisa 起了不少作用。我們一起工作的時候就象在做實驗,憑借直覺做極少量的調整。”
“關於Lisa 最有趣的事是,一旦她出現在我的房間裡,我就寫出與平時不一樣的東西,這是因為她的出現,對我產生了影響,” Zimmer 說,“這種感覺妙極了。Lisa有電腦,但我想她一直悄悄地抗拒這些現代的科技產品。”
Pearl Harbor(2001年)
儘管《珍珠港》電影一出便被罵了個通透,導演邁克爾貝的要把這部電影和《TITANIC》媲美的說法成了笑柄,但是Hans Zimmer以古典浪漫氣質音樂為電影的核心配樂,從柔情似水的鋼琴音調裡緩緩的帶出悲壯悠揚的古典弦樂,還是得到了不錯的評價。剎那間,如John Barry與Ennio Morricone一般的歐陸浪漫典雅氣息盎然飄蕩,默默地為這個烽火連天的有情天地獻上最誠摯、最寫意的祈禱。
Hans Zimmer多年的外向影音傳動催化駕馭力,成功的向內凝聚成一波直擊心靈的傷感,音樂展現季默回歸古典音樂的浪漫情懷。在寫意感性之餘,也在一些樂段燃燒著戰火煉獄裡慨然悲壯的胸襟。
Hans Zimmer的作曲工具包
在無數作品中,蘋果電腦是Zimmer 工具包中的重要工具。“我們有蘋果電腦和PC機。”但在家庭工作室裡,他手邊常備4台Power Mac G4,Zimme補充說,“我覺得蘋果電腦真的很好用,感覺相當可靠。”
Zimmer 用 Cubase 做 MIDI 編輯,並用 ProTools 處理音頻。“新版的 Cubase 只在 Mac OS X 系統下運行,剛好我想要穩定運行的系統,而蘋果電腦就做到了,這真是好極了。” Zimmer 說“我正需要這樣,”
“想一想,我們依賴僅售價1500美元的計算機去完成耗資上千萬美元電影的配樂工作。在製作的最後一天,用價值1000美元的軟體來完成余下的所有工作,” Zimmer 補充說。
“我們喜歡 Native Instruments 所做的一切。我覺得這些人真的很酷。他們來到這裡為人們表演真是太棒了。”Zimmer 接著說:“我想我們擁有每一個眾所周知的ProTools 插件,我太喜歡GRM Tools 了。我們還使用像 Reason 和 Live 這樣的軟體”, Zimmer說,“對我來講,沒有太多的時間學新的東西,否則我就只能看操作手冊,而不是寫音樂了。”
他說:“當然,最近我的確花了2周時間在 Nord Leads 一個新軟體的編程上。”
Zimmer 的家庭工作室中有3個 ProTools 系統。“哪裡都有ProTools,”他說,“不過,像VST這樣的系統佔領基於 DSP 的系統是遲早的事情。”......“我深深被 ProTools 吸引了,”他補充道,“但我更認為,所有的事物都必須本土化,這才是它的立足點。”
在 Zimmer 的家庭工作室裡,有許多外接設備,音頻和MIDI 器件,但惟獨少了一樣東西--混音台。“我用ProTools 作為我的混音器,因為其他的器件又大又佔地方,而 ProTools 就不一樣了。”
“和別人一樣,我只要PowerBook 就可以完成主要的工作。這也是它的又一大好處,” Zimmer 說,“你可以立刻就攜帶自己的創意了。”在工作室中,Zimmer 用帶FireWire 連接的 MOTU 828s。“828相當好用,現在已經用了很久,”他補充道。在 Media Ventures,他用Apogees 來實現音頻轉換。
Zimmer 用他的 iPod 來協助創作。“我有一台 iPod,我可以把所有的配樂儲存在裡面,它就像資料庫一樣有用,十分齊全,”他說,“在《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中,我們工作效率很高,錄製了很多東西,但是,編輯目錄卻成為一件頭疼的事。”
“以前,在尋找一些曲目時,我們經常會問‘那段曲子在哪?’然後我會說,‘再寫一個吧’因為在所有文件中尋找還不如重寫來得快”Zimmer 說。現在,Zimmer 把所有曲子存在他的 iPod 裡,這樣就便捷了很多。
Zimmer 的不同側面
Zimmer 打算在自己的工作室內為接下來的3部影片配樂。Zimmer 的家在海灘上。他堅持說:“我不在乎在哪工作,這就是電腦的好處--你可以在 PowerBook 上找到一切。”
做音樂時,“我隨心所欲,”這位作曲家說道,“我必須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並且要通過音樂表達出來,否則,這事就不值得去做。”
The Da Vinci Code(2006年)
拓展技藝
“在周圍並沒有很多電影作曲家,雖然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今天電影配樂所缺乏的恰恰是Elmer Bernstein , Jerry Goldsmith 和 John Williams 所擁有的技藝,”Zimmer 說道。
“當這些前輩們在認真學習音樂時,我們正擺弄著計算機,忙著學習如何避免當機的技巧,卻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在音樂上。我們所希望的是具備出眾想法和優秀技藝的人,”他補充道。
真正的音樂家
儘管作曲時只需要採用樣本,但最後一部分 Zimmer 總還是請管弦樂隊的真正音樂家來演奏。“取樣時,我去倫敦並記錄下每一個管弦樂隊最出色樂手所演奏的樣本,”他說道,“我和他們會簽署一份協議,就是說,在沒有經過真正的音樂家演奏前,我不會使用樣本。這樣一來,我就獲得了和真實演奏一樣的聲音效果。”
“電影業是地球上最後一門要為管弦樂演奏家做預算的行業。這些演奏家傾其畢生精力練習和提高技藝,他們應得到補償,”Zimmer強調說。
“醫生和律師會說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學校,而音樂家從3歲或4歲起就開始練習,”他說“管弦樂是一種傳統音樂,單從省錢的角度看,它也不應被擠出音樂廳或被電腦取代。”
Hans Zimmer主要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他常常和別的音樂家一起配樂,所以以下許多專輯中只有一部分是他的作品。
- 2006 -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2: Dead Man's Chest - 加勒比海盜2:亡靈的寶藏
- 2006 - The Da Vinci Code – 達.芬奇的密碼
- 2005 - Blood+ - (日本動漫)
- 2005 – Madagascar – 馬達加斯加
- 2005 - Kingdom of Heaven – 天國王朝
- 2005 - The Ring 2 – 午夜凶鈴2
- 2004 - The Last Samurai – 最後的武士
- 2004 - Shark Tale – 鯊魚黑幫F
- 2004 - King Arthur – 亞瑟王
- 2003 – Tears of the Sun – 太陽之淚
- 2003 - Whale Rider – 鯨騎士
- 2002 – Spirit Stallion of the Cimarron – 小馬精靈
- 2002 - mission impossible II – 不可能的任務2
- 2002 - The Ring – 午夜凶鈴
- 2001 - Riding in Cars with Boys - 和男孩們一起開車
- 2001 - Black Hawk Down – 黑鷹墜落
- 2001 - Pearl Harbor – 珍珠港
- 2001 - Hannibal - 漢尼拔
- 2001 - The Pledge – 誓言
- 2000 - An Everlasting Piece -
- 2000 - Mission: Impossible II - 不可能的任務II
- 2000 - Gladiator - 角鬥士
- 2000 - The Road to El Dorado - 黃金國之路
- 1999 - Chill Factor - 危機專家
- 1998 - The Thin Red Line - 紅色警戒
- 1998 - The Prince of Egypt - 埃及王子
- 1998 - The Last Days -
- 1997 - As Good As It Gets - 盡善盡美
- 1997 - Scream 2 - 尖聲驚叫2
- 1997 - The Peacemaker - 和平製造者(戰略殺手)
- 1997 - Smilla's Sense of Snow -
- 1996 - The Rock - 石破天驚
- 1996 - The Preacher's Wife - 天空下的奇跡
- 1996 - The Whole Wide World -
- 1996 - The Fan - 血影狂迷
- 1996 - Muppet Treasure Island - 金銀島探險記
- 1996 - Broken Arrow - 斷箭
- 1995 - Two Deaths -
- 1995 - Something to Talk About - 談情說愛(愛情魔力)
- 1995 - Nine Months - 九月懷胎
- 1995 - Beyond Rangoon -
- 1995 - Crimson Tide - 赤色風暴
- 1994 - I'll Do Anything -
- 1994 - Monkey Trouble -
- 1994 - Renaissance Man -
- 1994 - Drop Zone -
- 1994 - The Lion King - 獅子王
- 1994 - Africa: The Serengeti -
- 1993 - Calendar Girl -
- 1993 - Cool Runnings -
- 1993 - Point of No Return -
- 1993 - Younger and Younger -
- 1993 - The House of the Spirits -
- 1993 - True Romance - 浪漫風暴(絕命大煞星)
- 1993 - Sniper -
- 1992 - A League of Their Own - 驕陽歲月
- 1992 - The Power of One -
- 1992 - Radio Flyer -
- 1992 - Where Sleeping Dogs Lie -
- 1992 - Toys -
- 1991 - K2 -
- 1991 - Regarding Henry - 意外的人生
- 1991 - White Fang -
- 1991 - Thelma & Louise - 末路狂花
- 1991 - Backdraft - 烈火雄心
- 1990 - Chicago Joe and the Showgirl -
- 1990 - Days of Thunder - 雷霆壯志(霹靂男兒)
- 1990 - Fools of Fortune -
- 1990 - Green Card -
- 1990 - Nightmare at Noon -
- 1990 - Pacific Heights -
- 1990 - Bird on a Wire -
- 1989 - Black Rain -
- 1989 - Diamond Skulls -
- 1989 - Wiezien Rio -
- 1989 - Driving Miss Daisy - 為戴茜小姐開車(山水喜相逢)
- 1988 - Burning Secret -
- 1988 - The Fruit Machine -
- 1988 - Paperhouse -
- 1988 - Spies Inc. -
- 1988 - Taffin -
- 1996 - Twister - 龍卷風
- 1988 - A World Apart -
- 1988 - Rain Man - 雨人
- 1987 - The Wind -
- 1987 - Castaway -
- 1988 - Terminal Exposure -
- 1986 - Separate Vacations -
- 1985 - Insignificance -
- 1985 - Histoire d'O: Chapitre 2 -
- 1985 - Success Is the Best Revenge -
- 1985 - Eureka -
- 1985 - Moonligh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