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中國式家長》 父母和孩子都該玩一玩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題為《來,做一次“中國式家長”!》的文章,就近期熱門遊戲《中國式家長》發表專題評論,並表示“一個遊戲讓人看到父母之不易,也看到教育之不易”,同時認為該遊戲具有很好的社會價值。以下為文章原文,一起來看下吧!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最近一款名為《中國式家長》的獨立遊戲火了。這個遊戲大致是這樣的:從降生開始,你要不斷為孩子做出抉擇與安排,在幾十個回合的過關斬將後,你將看到孩子選擇職業、組建家庭,然後,又一代人的輪回就此開始。今天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我們就來聊聊這款“真實”的遊戲。
剛剛發出第一聲啼哭,遊戲界面的左下角就會顯示孩子距離參加高考還有多少個回合。每個回合裡,你有若乾次機會為孩子開發體魄、智商、想象力等不同屬性。標記一定的屬性後,系統會自動解鎖一系列課程。你可以讓孩子3歲開始學習馬拉松修得獨門秘籍,也可以在4歲接受外語早教為小學奠基。
幾個回合下來,繈褓中的嬰兒出落成蹣跚學童。情智漸開,他生發自己的興趣和脾氣。如果課程太多、壓力過大,教育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如果生活得太過自由,趕不上父母的期望值,別人家孩子邁入重點小學,自己卻會因孩子不及格被老師談話。除此之外,時不時蹦出的遠方親戚、隔壁鄰居,還會讓孩子來一次才藝比拚,孰勝孰負會實實在在地反映在“面子”之上。
當然,在這款遊戲中,玩家也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處於各種“約束集”之中,每個回合能做的選擇是有限的。聚焦在增強體魄,就沒有更多的“步數”挖掘智力潛能。選修的課程要求記憶力,卻可能因為太機械降低創造力。怎樣排列組合,著實需要費一番腦筋。現實教育沒有這般非此即彼,但在精力、經驗、金錢的約束下,也免不了做出取捨與妥協。
不少網友疾呼,這經歷簡直就是自己童年的複刻。有行家整理出數百項之多的“成長攻略” 公之於眾,聲稱照著做就可以躺著進清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也有玩家決定讓孩子“佛系”一次,用世俗標準看,走自己的路難能“光宗耀祖”,但孩子卻小有特長、饒有趣味。
雖然是遊戲,它卻也能讓人體察生活的部分真相。有人說,所有“職業”中唯一不用持證上崗的就是為人父母。然而,百年樹人,如何教育後代、教育出什麽樣的後代,茲事體大。一個遊戲讓人看到父母之不易,也看到教育之不易。究竟是修剪枝丫還是順木之天,到底是揚長避短還是全面發展,道理總是很簡單,實際拿捏卻很難。成為合格的父母,不僅挑戰體力、考驗精力,更需要足夠的耐心、高超的技巧、豐富的眼界和過人的智慧。
對於父母而言,玩一玩這款遊戲或許也有現實以外的體會。這是一款操練式的遊戲,但生活中,養育不僅僅是操練,更需要理解。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心事和“維特的煩惱”,如何走入孩子內心,全憑兩代人之間的磨合與默契。有時候,望子成龍、層層加碼,反而會種下龍種、收獲跳蚤。曾有一部名為《虎媽貓爸》的電視劇讓不少家長深表共鳴,同樣是給孩子最好的,該如何做卻總是常談常新。
對於孩子而言,玩一玩這款遊戲,可以對父母這個角色多幾分體諒。簡單地說,這款遊戲剝離社會背景和不確定因素,將撫養簡化為運籌,現實生活中的拉扯子女則更多瑣碎與庸常,乃至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急速變動的社會中,既是子女又是爸媽,既要主內又要主外的當代父母,承擔的責任、遭逢的無奈、體驗的況味肯定更多。
花了幾個小時,在鉚足耐心將孩子養到10歲後,我就將遊戲存檔了:啊,好累!戲仿生活的遊戲,或許就是生活的預演。遊戲玩失敗了還能重啟,做父母每一步選擇卻無法回頭。品嚐教育子女的酸甜苦辣,對父母有更多換位思考的體諒感恩,為自己的未來和子女教育多幾分準備,是這個遊戲更加綿延的社會價值。
這正是:少年不解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常將慈孝踐於行,寸草不負春暉心。
最後來自小編的小提醒,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了,放下電腦,放下遊戲,放下手邊的事,找個時間給父母長輩發一句問候,打一通電話。如果就在父母親人身邊,下班放學早點回家,陪陪他們吧!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