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史話:《刺客教條2》中的真人真事
《刺客教條2》(Assassin’s Creed 2)的故事主線很巧妙地結合文藝複興時代意大利的政、經、文化情勢,讓一個虛構的故事融合在大時代的潮流中,因此一定會把一些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加進遊戲中,增添故事的說服力。李奧納多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是其中最有名的人物,而刺客組織後期冒出來的Machiavelli,也就是著名的《君主論》作者馬基雅維利。
《刺客教條2》:達文西
像這兩人畢竟是名氣大的,玩家們多少知道他們的事跡,因此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其他不有名的人。這些人或許大家從未聽過,但他們有的是人類歷史上重大轉折的關鍵人物或代表人物,或者他們在那樣一個亂世中,一生其實活得非常精彩,這些可能都不是我們能體驗到的。
這些人或許大家從未聽過
羅倫佐 德 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
羅倫佐 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出生於1449年(比Ezio Auditore da Firenze大十歲),是從1434年起統治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第三代。少年時期就是個閃亮新星,熱衷比武、狩獵,也曾被父親派到羅馬去晉見教皇。
Lorenzo de’Medici
1469 年他20歲時,接掌了父親的位子。在公眾事務上,羅倫佐是個政治家、外交家,對內傳聞他用了許多台面下的手段及政治婚姻拉攏議會,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外則活躍於國際舞台,致力於北意大利各城邦的權力平衡,同時阻止歐洲大國例如法國與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勢力伸入意大利。
帕齊陰謀
高超的政治手腕反而給他帶來災禍。2004年美國韋斯利大學的歷史學者Marcello Simonetta從史料中發現,當時佛羅倫薩隔壁的烏爾比諾(Urbino)公爵Federico da Montefeltro,正準備追隨當時的教皇西斯都四世(Sixtus IV,又譯思道四世、西克斯特四世,著名的西斯汀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就是他以自己為名興建的),派出600名士兵進軍佛羅倫薩。他敢這樣做,就是因為西斯都四世想讓自己的外甥Girolamo Riario統治佛羅倫薩。如此一來,美第奇家族便成為眼中釘。
Marcello Simonetta(左)與Federico da Montefeltro
1478 年,西斯都四世透過比薩大主教Francesco Salviati(遊戲中Pazzi五人黨之一)及佛羅倫薩的銀行家Pazzi家族,企圖暗殺美第奇。接著就如同在遊戲中看到的,羅倫佐的兄弟 Guiliano當場慘死,而他自己則身中數刀,在侍衛……呃……Ezio,護送下逃開。之後羅倫佐大開殺戒,Pazzi族長Jacopo被剝光衣服,在街上被人拖走丟進河裡,比薩大主教也被殺,屍首掛在Palazzo Della Signoria,旁邊則是Francesco de' Pazzi,而受到牽連的人到底有多少則無可考。這就是“帕齊陰謀”(Pazzi Conspiracy)。
屍體就是掛在這幢建築物的牆上
帕齊陰謀失敗,西斯都四世聯合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進攻佛羅倫薩。戰事對羅倫佐不利,但他發揮高超的外交手腕,前往那不勒斯王國成功止戰,這讓他的聲望又變得更高。
文藝複興的推手
做為政治家與外交家,羅倫佐的功跡還比不上他身為藝術家及大力支持藝術家、學者與詩人的貢獻。除了本身的讚助,他也引介不少人讚助文藝複興的巨人們,包括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維納斯的誕生”作者)、Domenico Ghirlandaio、安德烈 德爾 委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耶穌受洗”作者)、Piero and Antonio del Pollaiolo兄弟等。
“維納斯的誕生”於Auditore美術館
“耶穌受洗”於Auditore美術館
從羅倫佐的父親開始,他們家就開始籌建一座圖書館,到了羅倫佐時代館藏更為豐富,還從東方找來許多古希臘的書籍,命人逐一抄寫。他自己則是個詩人,用所在地的托斯卡尼方言寫了許多首詩。
跟遊戲中造型很像
美第奇家族除了統治佛羅倫薩,其實本身還經營規模龐大的銀行業,只不過羅倫佐本人並不在行,以致於到了晚年他的家族事業陷入危機。羅倫佐於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半年前逝世。天主教修士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在最後這段時間開始影響了並進而控制佛羅倫薩,也是因為羅倫佐對他的支持。過去曾有說法指出在羅倫佐臨終前,薩佛納羅拉到他床前譴責他的不道德,但也有當時的目擊者指出,薩佛納羅拉給羅倫佐的是祝福。
《刺客教條2》:主角Erio和羅倫佐
羅德裡哥 博爾吉亞(Rodrigo Borgia)
羅德裡哥 博爾吉亞(Rodrigo Borgia),1431年出生於當今西班牙東部的瓦倫西亞,1492年至1503年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亞歷山大六世),是文藝複興時期最具爭議的教皇,他姓氏的意大利拚法Borgia,還成為貶損教廷時的代名詞。
Rodrigo Borgia
羅德裡哥在佛羅倫薩北方的波隆那(Bolona)就讀法律,1455年,他的叔叔被選為教皇(Callixtus III,嘉禮三世,或譯加裡斯都三世、卡利克斯特三世)後,他就被任命為主教、樞機主教等職。此後他一直在羅馬為多位教皇服務,直到1492年要選新教皇時,Rodrigo以多年來累積的財富,用賄選打敗了另一位背後有法國國王及熱那亞共和國強力資助的候選人,終於就任,並自選稱號為亞歷山大六世。
教皇子午線
亞歷山大六世一開始的政績還算被人肯定,但很快地,他利用裙帶關係快速地把自己的影響力延伸到教皇國以外,比方像是婚姻、任命自己的兒子當大主教、賜予公爵與領地等。一連串做為引發那不勒斯王國不滿,終於聯合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等國掀起戰爭。那不勒斯一度想請西班牙助陣,但由於哥倫布剛發現美洲,西班牙著眼於本身利益,便與亞歷山大六世達成協議,亞歷山大六世發布詔書宣告了“教皇子午線”(Inter caetera),以西的新大陸土地都歸西班牙所有。“教皇子午線”便是一年後西葡兩國瓜分殖民地的“托爾德西裡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的前身。
《刺客教條2》中的亞歷山大六世
1494 年,米蘭鼓動法國宣稱那不勒斯的王位繼承權,亞歷山大六世也慫恿法王查理八世進攻與他為敵的那不勒斯,並準許法軍以十字軍東征為名途經羅馬進攻那不勒斯。不過亞歷山大六世沒想到這計盤算最後變成引狼入室,他只好又一次拿十字軍東征當幌子,重新結合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等歐洲強國及意大利不爽法國擴張行為的諸國,才把法國趕了回去。
“等一下…”
由於缺錢,亞歷山大六世設法給有錢的主教、貴族或官員安個罪名,以便借機徵收他們的財產。亞歷山大六世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少,這裡就不一一細數。1503年某晚他與權勢強大的兒子Cesare Borgia等人進餐後,大家開始發燒生病,年輕人很快複原,但亞歷山大六世沒有。根據教廷官員記載,他的胃腫脹、液化,臉色如酒般黑,脫皮。超過一個星期腸胃出血,身體抽搐、發燒,在進行最後一次祈禱與告解後,亞歷山大六世於1503年8月18日死亡,享年72歲。死前的遺言據說是“等一下…”。
Cesare Borgia
看來還是被Ezio給宰了還快活些,也不用等一下。
這些人活著的當時或許得到一種評價,但數百年後蓋棺論定,以當今的眼光來看,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吉羅拉莫 薩伏那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
吉羅拉莫 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年出生於費拉拉(Ferara,位於威尼斯與弗利Forli之間),年輕時研究聖經、亞裡士多德思想等,早年的詩作就已透露了反對奢華及腐敗天主教的思想。1475年成為天主教道明會(Ordo Dominicanorum,又譯多明我會)的修士。
Girolamo Savonarola
薩佛納羅拉於1490年應邀到佛羅倫薩,開始他第二次在這裡的布道。他不免俗地強調自己可以跟上帝和聖徒說話;由於接近1500年,他宣揚末日思想獲得佛羅倫薩人民認同,此外兩次疾病流行、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入侵推翻美第奇家族統治、貧富不均造成的民怨,這些因素都讓他愈來愈受到群眾的歡迎。
1494年查理八世撤軍後,薩佛納羅拉順理成章地成為佛羅倫薩的領導人,他成立了宗教性質的共和國,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先前僅僅是罰款了事的肛交行為變成死刑,上流社會的同性戀者因此離開了這個以前曾經是容忍同性戀的城市。
虛榮之火
1497年,薩佛納羅拉點燃了“虛榮之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 ,他命人挨家挨戶搜集華麗的衣服、女人的帽子、鏡子、化妝品、淫畫、不道德的雕塑(相對於天主教而言)、賭博用具、棋盤、魯特琴等樂器、異教書籍、不道德及古代的詩作等,統統丟進Palazzo Della Signoria前廣場上的大火中。許多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品也毀於大火中,甚至文藝複興藝術家之一的桑德羅 波提切利也認同薩佛納羅拉的思想,親自把自己很多作品給燒了。
由於薩佛納羅拉也反商,造成以商業貿易為主的佛羅倫薩積弱不振,人民漸漸開始嫌棄他,直到一位方濟會的修士提出挑戰卻被他拒絕後,薩佛納羅拉的支持者開始散去,唱歌跳舞等被禁止的活動再次出現於市街。
宗教改革的先行者
1497 年5月,一直被薩佛納羅拉抨擊為墮落、腐敗的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開除了他的教籍,並要求佛羅倫薩逮捕他。1498年4月8日一群暴民在動亂中抓到薩佛納羅拉,隨即被冠上異端邪說、煽動言論等罪名,接下來幾個星期一直被酷刑虐待,直到他被迫招供為止。5月23 日,他被送到Palazzo Della Signoria前廣場,在他燃起虛榮之火的相同地方,被大火燒死。
在薩佛納羅拉的出生地費拉拉建立的雕像
薩佛納羅拉在宗教信仰上並未提出什麽創見,而是用嚴格的標準去實行天主教的種種教規,因此有時也被拿來跟後世的宗教改革做比較。薩佛納羅拉在歐洲有許多追隨者,包括當時尼德蘭地區的著名人文主義學者與神學家伊拉斯莫斯(Desiderius Erasmus)。伊拉斯莫斯同樣反對腐敗的教廷,他的思想對掀起宗教改革的馬丁 路德(1483-1546AD)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薩佛納羅拉嚴厲批評教廷的做法,也被新教徒視為宗教改革的先行者。
《刺客教條2》:薩佛納羅拉
上個世紀天主教會內部,特別是道明會開始推動為薩佛納羅拉宣福及封聖,認為他被開除教籍甚至被處刑是不公平的審判,不過耶穌會方面反對,認為薩佛納羅拉對抗教廷是不可饒恕的罪。
看起來,薩佛納羅拉算是天主教基本教義派,當然也就不必用“蘋果”去統治人民了。
卡特琳娜 斯佛劄(Caterina Sforza)
卡特琳娜 斯佛劄(Caterina Sforza),1463年生於米蘭(比Ezio Auditore小四歲),是米蘭公爵Galeazzo Maria Sforza的私生女。雖然是私生女,不過幼年生活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她與手足們共同接受人文主義的教育,研讀古籍、學習拉丁文,也傳承了家族好武的傳統,喜歡狩獵等活動。
Caterina Sforza
1473年,卡特琳娜被許配給教皇西斯都四世的外甥Girolamo Riario,直到四年後,她年滿當時的法定年齡14歲,才正式完婚。Girolamo Riario被西斯都四世賜予Imola的爵位,之後夫妻一同前往羅馬服侍西斯都四世。她的長女於1478年誕生,其後九年她又生了五個孩子。在羅馬的歲月,外向的卡特琳娜很快地在上流社會中成為全意大利有名氣的貴婦人,而Girolamo Riario也獲得更多權力。當西斯都四世意圖鞏固他在Romagna的統治權時,便賜予Girolamo Riario在弗利(Forli)的爵位。
西斯都四世死亡後,之前受他壓迫的政敵紛紛起兵作亂,羅馬城一片烽火,卡特琳娜的家也被毀。不過她在丈夫軍援下,懷著七個月身孕還去佔領了一座城堡,為的是就近監視選舉新教皇的過程。她的丈夫後來收了錢決定離去,在勢單力孤的情形下,她也只能黯然離開。
我有工具可以生更多…
回到弗利領地後,新教皇諾森八世(Innocent VIII,又譯依諾增爵八世)已選出。Girolamo Riario雖然保有爵位,但失去了教廷原本給他的經濟支持,因此陷入財政困境。不得已只好加重稅賦,因而引發廣大的不滿,動亂不斷,1488年終於被另一貴族Orsini所殺,卡特琳娜與子女被俘。
當時Tommasso Feo控制的城堡並未投降,卡特琳娜便表示願留下子女當人質前去勸降,未料她一進城堡,便誓言抵抗Orsini到底。根據一個非常有名的傳聞指出,當Orsini威脅卡特琳娜要殺掉她的子女時,她站在城牆上,撩起裙擺大叫:“I have the instrument to bear more!(我有工具可以生更多…)”
卡特琳娜在米蘭公爵叔叔Ludovico il Moro Sforza的支持下打敗了Orsini後,各方毫無疑義的情形下,她8歲的長子Ottaviano繼任父親的爵位,卡特琳娜則擔任攝政。她把Orsini陰謀一乾人等全部逮捕,其中還包括諾森八世的人馬、Orsini一族所有的女人。Orsini家被鏟平,財產拿去分給窮人。
進退維谷
卡特琳娜政治上致力於與鄰國交好,也用自己的子女進行政治婚姻;財經方面則減免稅負、免除傜役,並且嚴格控管金錢支出;軍事方面她訓練手下的民兵使用武器及騎馬。在她治理下的是一個有著秩序與和平的國度。
諾森八世死後,亞歷山大六世繼任,卡特琳娜一時覺得形勢大好,因為亞歷山大六世在擔任主教期間就常是她家的座上客,他還是Ottaviano的教父。不過1494年法軍進攻那不勒斯,讓卡特琳娜進退維谷,因為她的叔叔米蘭公爵站在法國那邊,她亡夫的主教表哥站在那不勒斯那邊,亞歷山大六世則是先後立場不一。
《刺客教條2》:卡特琳娜和主角Ezio
她明了自己的領地小,又是各國軍隊行進的必經之途,本想保持中立,不過最後還是被迫選擇了那不勒斯。只是那不勒斯因為不敵法國,卡特琳娜又轉向法國陣營。之後意大利諸國因為擔心法國的威脅形成反法同盟,此時卡特琳娜則保持中立,僅僅給予自己的叔叔Ludovico il Moro Sforza一些援助而已。
弗利之虎
在第一任丈夫死後沒多久,卡特琳娜就與Tommasso Feo的弟弟Giacomo Feo結婚,一個英俊又年輕的男人。不過由於Giacomo逐漸威脅了Ottaviano的合法地位,1495年她的多名子女跟支持者聯合起來謀殺了 Giacomo。這件事讓卡特琳娜失去理智大開殺戒,也因此失去民心。
《刺客教條2》:卡特琳娜
羅倫佐 美第奇的表兄弟Giovanni de' Medici il Popolano,在1494年代表佛羅倫薩出使弗利,卡特琳娜又看上這位美男子,加上她的子女與叔叔都同意,因此兩人在1497年結婚。
雖然這段婚姻在Giovanni一年後病死而終止,但無損弗利與佛羅倫薩的友好關係。當威尼斯與佛羅倫薩1498年開戰時,身處兩國中間的弗利很明顯就準備與威尼斯一戰。卡特琳娜在外援不多的情形下積極備戰,雖然戰勝威尼斯,但領內也遭受很大的破壞,而後威尼斯只好另外找路進攻佛羅倫薩。後世史家因此役給了卡特琳娜“老虎”稱號。
失落的晚年
1499年新任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登基,因血緣關係他宣稱擁有米蘭主權,加上之前的那不勒斯王位,他進軍意大利。亞歷山大六世為了鞏固Romagna的統治權,派出他的兒子Cesare Borgia與法軍連手。米蘭公爵Ludovico il Moro Sforza逃到奧地利,法國不戰而勝,接著一路打到弗利,卡特琳娜也無法抵擋聯軍被俘。由於Ludovico il Moro Sforza在奧地利協助下又回到米蘭,法軍就回頭迎擊,卡特琳娜則隨著Cesare Borgia進入羅馬。
她在羅馬除了被囚禁,還被亞歷山大六世指控她企圖利用下毒的信函謀殺他。馬基維利認為確有此事,不過也有史家認為並未發生。1501年卡特琳娜被法軍帶走釋放,回到了佛羅倫薩、她第三任丈夫的住處,與子女團圓。
《刺客教條2》:卡特琳娜和主角Ezio
亞歷山大六世死後,卡特琳娜企圖恢復她之前的領地,但因為領民的反對而失敗。自此她將全付心思都放在最寵愛的小兒子(與第三任丈夫所生)身上。1509年5月 28日,“嚇唬Romagna”(frightened all of Romagna)的“弗利之虎”因肺炎過世,享年46歲。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為何《刺客教條2》DLC的連續兩個章節,時間軸會間隔近十年。或許Ezio Auditore還有個別名叫做Giacomo Feo吧。